上述所说些事,林林总总,非同意宣传,只是事物底本就是一个抵触的综合体,内部互相挤兑,外部互相排挤。人在社会生活中同样如此,今天的想法往往在明天被自己否定,今日坚决赞成的事,明日便认为是激动之举;今天别人的不足,明天我却随之而行;今日的典范,明日的囚徒。事物不是一层不变,运动变更是其自身的属性。人也遵守着这样的定律,思想行动都会随着客观环境、知识经历的变更而变更。但作为人,应当在变更中完善自己,向积极的方向转变自己,眼里能容沙子,但不储存沙子,不排挤,不否定,不效仿,不追随他人之不足;以他人之不足,修己身之不足,人人如此,社会必将因一人不足而修善众人,呈现令必行禁必止的良好局面,社会自然和谐。
草木相依秀之于山川,堤水相融造之于大海;沙石相拒难成坯土,枝叶相分终成枯木。这个世界物物自存其道。一物相生于他物,取长补短,优劣并存,不离不弃,和谐相生,人当以物为榜样。
物不能言,却相包相容;人之有语,却互道其短,物道高于人德。为此,古人感知于心,才有“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议人非”的告诫。的确,“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既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之理,又何别议他人非?以人之不足修己身,且不乐哉、美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