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印”里跳舞的到底是不是“京”字。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8月8日,也就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两周年纪念日发表博文称,从中国书体法则看,“中国印”里的应当是个“文”字,而不是“京”字。对此,终南印社副社长、西安著名书法篆刻家魏杰昨日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表现,从印章篆刻角度和书法书写上,说它是“京”字,那就是个错别字。不过,作为一个大型运动的会徽,“中国印”更多是玩了一个中国传统印章的概念,文字的感到已经被淡化了。
在博文中,马未都称奥运会有多个文化遗憾,“中国印”就是其中之一。对于“中国印”,马未都还是印象不错的,“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和不懂篆字的中国人看,这字确实如一个舞动红绸的小人,灵动美丽。”
不过,马未都提出,以篆书而论,这个字明白无误地是个“文”字,而非“京”字,“中国书体均有法则。篆书无论如何篆,它的笔画亦不可违背法则,就连九叠篆亦是如此。‘京’字口部必定独立,小部必定是三笔;而‘文’字下部必定交叉,谁写也要遵守这一法则,逾越即视为错字。”
马未都表现,很多遗憾之事当时说是不合时宜的,如强说可能会被吞没在尽情的唾液之中,再过几年说又恐记忆消散,多数人会不知所云。“所以,只有趁着我们冷静下来,还有记忆的时候回想一下。”马未都还认为,就算“中国印”的图形已经注册,不好更改,也可以将其圆滑地说明改为“舞动的文化”。
马未都专家:再怎么看也不是一个“京”
此前,在介绍“中国印”时,官方的统一说法是,这是一个“京”字,含义是舞动的北京。对此,在接收记者采访时,书法家纷纷表现“不敢苟同”,认为或许和“京”有关,但绝对不是“京”字。
“马未都说得对,按书体法则,‘中国印’里的‘京’少了一笔,就不能称之为‘京’了。”魏杰表现,印章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情势之一,几千年来精力上以此为信,物质上以此为凭,所以在篆刻时是非常严谨的,少一笔、多一笔都属败笔。而从篆刻艺术上来看,“中国印”并没有篆刻的三要素——章法、篆法和刀法。著名书法家、西安书法家协会主席杜中信则表现,“中国印”似京非京,似印非印,但怎么看都不会是“京”字,和小篆的“文”字更为接近。
昨日,记者接洽了中国印的主创方北京始创国际企划有限公司,盼望可以就此事采访中国印的主创人员。不过,该公司相干工作人员表现,没时间和记者讨论这事,至于3位主创张武、郭春宁和毛诚不在公司,也不方便供给接洽方法。此前,张武在接收采访时曾表现,“中国印”里的小人就是“京”字的拟人化。
“从发扬中国印章文化的角度,‘中国印’是成功的,用印章的情势,增进了全世界对中国印章文化的懂得。从这个意义上,在‘中国印’里跳舞的毕竟是‘京’还是‘文’,已经不重要了。”魏杰说道。(起源:郑州晚报 吴成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