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敬明 1983年6月生于四川省自贡市。“80后”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幻城》、《小时代》等,2005年3月,《福布斯》杂志中文版推出的“福布斯2005名人榜”中,郭敬明位列其中,排名第92位。2008年5月,美国《纽约时报》以《China’s Pop Fiction》(中国风行小说家)为题,评价他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即将于8月推出新作《爵迹》。
近日,老牌文学杂志《收获》“长篇专号”2010年春夏卷刊登了郭敬明的新长篇《爵迹》,消息一经披露,《爵迹》的文学价值、纯文学与市场化的关系等等就引起了争议。本报记者采访了青春小说作家郭敬明与《收获》副主编程永新,请他们谈谈自己的见解。
谈《收获》
我和其他作家一样
新京报:这次《爵迹》登在《收获》杂志上,是怎样的契机?
郭敬明:《收获》登黄永玉老师的一篇文章,之前我跟黄老师有过接触,所以他们想邀请我点评一下。然后就写了一个,后来他们说也欢迎投稿,将来也可以有合作,正好自己有一本长篇小说马上要发表,我就问他们长篇可不可以,我就让他们看了一下,他们说OK的,然后就登出来了。
新京报:去年你的作品还曾经登在过《国民文学》上,那一次杂志销量有了明显提升,上次合作下来有什么感想?
郭敬明:我倒还好,因为可能舆论关注比较多,但是对我而言就是我的一篇作品,然后有传统文学杂志可以刊登,我自己也是感到光荣,但是刊登出来对我产生不了那么多的影响。我很少关注消息什么的。
新京报:平时会读这一类的杂志吗?
郭敬明:偶尔读,不是每期都买。我平时看杂志都不太看文学方面的,一般会看时尚类、财经类。
新京报:一直以来很多人感到文学分传统的严正文学和青春文学,你感到有必要吗?
郭敬明:每一个杂志有自己的作风,比如《收获》重要登传统文学,《最小说》就是青春文学,每个范畴有它不同的作风。但是对于全部市场来说,没有那么多分辨,读者会爱好各种各样的类型,你没措施请求今天的社会所有都是一个类型一种小说,那这个文学圈也太枯燥了。所以我感到每一种类型,都有存在的理由,和爱好的人群,这些存在都是很有意义的,百花齐放最好了,不要太单一。
新京报:有些人会感到你这两次和传统文学杂志的合作,是打破了某种界限?
郭敬明:我自己没有那么多考虑,都是我有这样一个稿子,然后这家杂志社愿意刊登,对我来说我也很高兴很荣幸,其实跟其他发在《收获》和《国民文学》上的几百个作家是一样的,我们的心态是一样的,稿子刊登出来我们很荣幸,至于杂志社为什么刊登我们的稿子,是为了商业还是稿子有传统意义存在,更多是杂志社团队考虑的,但是我们作为作者不会考虑这些。
谈郜元宝批评
不足之处是我要改的
新京报:听说这回稿费是1.6万元?
郭敬明:还没收到,我没问过稿费是多少。
新京报:假设是1.6万元的话,这个稿费比起你自己的杂志,哪边稿费更高?
郭敬明:那确定不能比。《最小说》稿费也不高,我自己出书赚的钱确定比登在杂志要高,远远不止1.6万元。不同的行业不同范畴有它不同的标准,如果今天《收获》是这样的标准,我也不会请求专门为我而转变标准。
新京报:《收获》在登《爵迹》的同时也登了两篇评论。郜元宝的评论批评了你的小说,你怎么看?
郭敬明:我两篇都看了,都挺爱好的,特别是第一篇郜元宝老师写的,我还专门给《收获》的编辑发了短信,说代我转达对郜老师的谢意。他讲到的那些毛病,都是我这里很单薄的,很需要去改的。包含他讲世界观、政治宗教、语言累赘,都很到位。因为《收获》登的版本是我以前在《最小说》连载的版本,每个月都会要有一万字的连载,那个时候时间档期都很紧,没措施把文字雕琢得很精致,必定会有过剩的处所。在8月份推出单行本的时候,这些都会改掉,包含郜老师提到的对人性的追问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