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对《非诚勿扰》推重备至,有些人则感到这档节目低俗不堪。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本不奇怪,跳开节目本身,真正值得关注的,倒是婚恋类节目所触及的“婚恋观”问题。因为嘉宾在舞台上的观点也源自现实,取消了节目,却无法取消现实中人们的婚恋观。广电总局相干负责人在谈到规范婚恋类节目时表现,要领导青年建立正确婚恋观。那么,如今年轻人毕竟是如何看待婚恋的?背后的深层原因毕竟为何?“正确的婚恋观”又该拿什么作支撑呢?
眼下,诸如“猎婚”、“裸婚”、“隐婚”、“婚活”等等新词簇拥而出,语词的变更,本身就折射出婚恋形态的转变。中国正处于社会急遽转型期,人们受到传统观念和新兴思潮两种力量的牵扯,常常会感到摇摆和迷茫,在婚恋方面,同样如此。
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不同社会层级之间的鸿沟变宽,使得婚恋选择也变得不那么“纯粹”。深圳曾举办过一场“富人相亲会”,参加相亲的男士须属于事业成功人士,且要缴纳3.68万元的入场费,女士则须经过层层“海选”、“PK”争取15张免费入场券——这样的婚恋方法在过去或许不可想象,也无人教唆宣传,但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2008年中国人婚恋状态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人认为“门当户对”是婚姻重要考虑的问题,74%的女性不接收薪水“女高男低”,41%的女性认为择偶对象必须有房——婚恋观挂钩于经济实力,房子、存款同性格、人品并驾齐驱。我们幻想中的婚恋,应当更多关乎精力层面,应当是纯粹无暇的,但在层级分明、生存压力宏大的现实背景下,传统婚恋观无可避免地遭遇冲击。
取消一档电视节目容易,弄清当下社会婚恋观以及背后成因不容易;高举道德大棒容易,告诉青年什么才是“正确的婚恋观”不容易;提出高蹈的口号容易,但使青年拥有寻求纯粹婚恋的才能却不容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