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在参加了WTO和在《世界人权公约》上签字以后,已经确立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世界接轨。WTO共有150个成员国,《世界人权公约》共有149个缔约国。作为世界大家庭的—员,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在经济和社会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中国的任何退步都是没有前途的。中国的改革已经不可逆转!
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在“市场经济”前加了一个限制语。其实,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参加WTO的150个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前加限制语的。其实,加上这个限制语,明眼人—看即知,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它和其它150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如果说剔除个别行业的高度垄断性,再解除中国的行政垄断性,必将在中国引起翻天复地的大变更。这种变更会对生产力的解放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当然,也可能会埋伏极其宏大的风险。
现在我们再说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这句话,其时已经错过了“攻坚”的最佳机会。当我国的GDP跃居世界第二,财政收入达到8万亿的时候,惋惜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指数已经达到0.46,远远超过警惕线!10%左右的家庭占领了45%的城镇居民总财产,这10%的人已经在中国形成了“特别利益团体”。他们把“改革开放”也时时挂在嘴上,印在书上,呈现在电视网络上。可是改革的本质已经被他们悄悄置换,使改革道具化,而最终泡沫化!
想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这十多年来我们走过的改革开放之路,我想没有一个领导人会预感到在取得世界注视标经济硕果时,会催生出—个“特别利益团体”来。这尤如一个宏大的恶性肿瘤,90%的群众请求彻底解决。因此,不切除不行,但稍不留心,让它扩散开来,转移出去,致使改革停止、经济崩溃,也是要命的事儿。目前,任何改革的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处在两难的地步。我想,这是中国体制的宿命,不到万不得已,不到社会激烈动荡,我们永远下不了那“温柔一刀”。
实际上,就其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而言,我们走过的道路并不特别。相互依附不断加深的世界上,任何一方都无法超呈现实的羁绊。我们需要建立对这种必定的共鸣,也就是对全球化时代国情必要性的懂得的共鸣。讲究特别性我们可以懂得,但更需要对人类共同的幻想保持敬畏,以此減少改革的风险和阵痛,规避后代对我们的批评和谴责。
记得列宁说过:“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标实践。”在没有任何理论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我们按照小平同志的唆使:“摸着石头过河”,整整摸索了三十年,可仍然没有总结归纳出“中国式市场经济理论”来。由此看来,我们还得持续摸索下去,“交学费”是理所当然的了。不过,作为纳税人,我们要颤颤津津地提个恳求,那就是:学费不要太贵,学制不要太长,切莫要再缴三十年学费还毕不了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