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 > 美文欣赏 > 让山的慎重中融入水的灵动(2)
让山的慎重中融入水的灵动(2)
时间:2010-08-15 16:14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2、南怀瑾大师曾笔耕不辍,粗茶淡饭,日日清贫,他影响并转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因为他,多少人褪去了贪婪,多少摆脱了痴狂,多少人甩掉了名缰利锁。无数的头衔、赞誉向他涌来,他只是淡淡、从容地生活。可他越不在乎,那似乎得到的就越多。他不屑于出山,他无意于下海,试问,当今之世,普天之下,有几人能与之媲美?看来,往往是春来草自青,不刻意地寻求,不故意地雕饰,平安静静,安安稳稳,该来的,自然到!(2008年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禅悟》)
这两例分辨叙述了苏武执着地静候回归日和南怀瑾大师淡定从容地生活的事迹,论证了安静安稳地生活和守候、不刻意地寻求雕饰、该来的才自然会来的观点。看得出,两事例在叙述时对句式进行了精心肠打造,有排比对偶构成的整句,有四字短语组成的短句,尤其是例2的结尾还采用了“该来的,自然到!”的三字短句,如此有意地将句式整散联合、长短相间,不仅音韵和谐,顿挫有致,而且能更加充分地有力地论证文章的观点。
再看2010年高考辽宁卷的一篇题为“学会舍,才有得”满分作文:
我们需要在一次又一次艰苦的选择之中逐步体味“学会舍,才有得”的智慧。弘一法师无疑是拥有这种智慧的人。早年,环佩叮当长衫马褂的是他,风采翩翩才干横溢,曾一度享誉上海文坛;留学,举止优雅西装革履的是他,倾心西学投身戏剧,所饰的茶花女风华绝代倾倒众生;归国,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是他,教授绘画研习音乐,“长亭外,古道边”,一曲《送别》缠绵凄婉,一直传唱到今天;出家,一袭袈裟青灯古佛的是他,看破红尘参透人生终成一代高僧。他放弃了上海的地位与身份,却获得了接触世界纵览天下的机会;他放弃了春柳社的成功与国外的追捧,却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成绩;他放弃了天下桃李的万千尘缘,却获得了一份清净超脱的境界。三舍三得,舍得之间,便是潇洒从容的人生智慧,贯穿这大师一生的传奇。
在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有意把弘一法师的事例采用倒装句和排比句进行叙述,突出了大师的一生的重要事迹尤其是他三舍三得的决定过程,“学会舍,才有得”的观点便赫然纸上了。这种写法,很值得我们叙述较长事例时借鉴。
三、巧点引入
很多作者在引入论据时惯于开门见山、平铺直叙,这样很容易给人造成审美上的疲劳。“文似看山不喜平”,固然是针对文学作品而言,但对议论文同样实用。如果你能在论据的引入方法上多下些工夫,不仅可造成文势的起伏,从而吸人眼球、吊人胃口,而且对观点的论证也能起到助力和催化的作用。论据的引入到底有哪些奇妙的方法呢,我们试着从下面五个事例的开头方法来探讨一下。
例1、为什么这个古老国家的慈善指数总像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为什么人们总是在一张张充满中彩盼望的“小纸片”上去关注福利事业?为什么人们总爱追问一个个富翁的资产,而不去关心富翁们对慈善事业的捐款?但是,青岛呈现的那个爱心团体,却努力地改良着这一切,这个爱心团体见证了一张张不同的面貌,却有同一个名字——微尘!……(2007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怀想天空》)
例2、心无旁骛的研究,才有了无人能及的熟悉,才培养了千古传播的功劳。冷清枯燥的文字没有禁止住他研究的脚步,孤单悲凉的大漠没有禁止住他探访的脚步,冷嘲热讽的眼光没有动摇他追寻的心灵。当对西域的一种即将失传的文字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时,人们毫不吝惜地把“国学大师”的称号赠与了季羡林先生。……(2009年高考四川卷满分作文《熟悉》)
例3、弹指一瞬间,一千年过去了,一个英烈女子大义凛然地走来:她,跨马携枪,曾一渡日本,志在革命,留下了千秋万代的侠名———秋瑾。她,不甘沉沦于花前月下,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舍命为民,何其悲壮!秋风又起,秋雨缠绵,而今不再。只是在那西湖畔,好汉依旧长眠。(2007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民族魂,代代传》) 相关阅读
上一篇:文化漫谈:(一)文化与文明
下一篇:唯有骂人最轻松——答“败叶”先生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