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厉史上的这些著名品牌是被“公私合营”合营垮了的,那倒不是无中生有,因为北京名小吃“涮羊肉”合营后质量拙劣,失去了“鲜、嫩、香”的特点就曾遭到毛泽东的批评。不过历史有进有退,波折前进,那倒还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进城的革命者总要以自己的面目来改革旧世界,总要以“历史从我开端”的气慨来对数千年的历史遗存进行清扫,来对历史上旧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进行摧毁性的改革。这些做派,我们都是可以懂得的。但当局对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一些著名民族品牌,也不加以保护,让中国人引认为傲的国货“被国货”了,倒是令人痛心的事!
例如我们天天要用的“中华”、“美加净”牙膏,那已经是荷兰控股公司的品牌;我们吃的“双汇火腿肠”是美国控股公司的品牌;孩子们离不了的“娃哈哈”系列产品也是由美资控股的品牌;国家女排运动服上印的“金龙魚”食用油是新加坡控股公司的品牌;化装品“大宝”天天见,也是美资控股的品牌;“苏泊尔”压力锅是法国公司控股的品牌;“汇源”果汁是被在开曼注册的美资公司控股的品牌;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了的“南孚电池”,2003年就被美国公司兼併;中国人爱好应用的“威立雅”节能灶具厨具,也被法国公司收购;就在我们打喷嚏爱用的“白加黑”常用感冒药也成了比利时公司控股的品牌!
实际上,一个国家能够呈现许多享誉世界的名牌产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成果,政府对著名的民族品牌实行保护固然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所有权制度。在今天,我们环顾世界,所有驰名全球的品牌,几乎都是私有企业的发明物,2004年世界100个著名品牌中,欧美国家占了85%,其中美国著名品牌占了—半多,什么波音、微软、沃尔玛、可口可乐、壳牌、奔跑、大众、迪斯尼、肯德基、皮.尔·卡丹、诺基亚……数都数不过来。亚洲日本最多,有丰田、松下、东芝、三菱、索尼、本田、占了12%,韩国有“三星”,还好,中国有家民营企业“海尔”,占了第96位。纵观这100个著名品牌,全部是私营企业发明的,无一家是“国企”!
由此观之,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履行所有财产公有制或国有制的情况下,发明出驰名世界而且持续久远的品牌。一个品牌的培养离不开经营者的深谋远虑,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经营者的孜孜以求。记得三爸是成都百年老号“太和号酱园”第五代掌门人,他常常给我们讲过去—百多年来胡家人发明品牌的艰辛。首先,曾祖父立下规矩,胡家子孙入号必学徒三年,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精通蒸、熬、拌、晒、包、捆、片、切八道基础工序后方能升任管理员。曾祖父提出“人强不如货硬”,坚决反对以次充好,以劣货卖高价。一则著名的“太和号告示”集中体现曾祖父的经商理念。现全文录下:“太和号告示:因近期汉源花椒缺货,本号所产豆豉暂不能供给市场,望顾客见谅并互相转告。—俟路通货到,及时生产供给,绝不耽误。太和号敬启。”
其实,商业的品牌要靠长时代的精心培养。怎样的机制,能够让人们在很长的时代内时刻不放松地去发明、经营和保护这个品牌,以此来博得花费者持久的信任?其实,这个问题跟企业的制度设计有密切的关系。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那种通过家族纽带、血缘虔诚带来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仍然要通过各种制度去保护管理人员对企业利益的虔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