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吉林,这片曾经沦陷的土地,在历史的教科书和史料中让我有了较为深入的印记,但未能如愿的亲临。近日,偶然的机缘,我终于踏上了这篇土地,在长春市的几天里,我饶有兴趣的参观了伪满皇宫博物院。也许是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对日侵华的极度仇恨,一踏进这个有着屈辱历史的宏大院落,我的心坎充满了好奇又波涛频起。
面对历史,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评判和点评。溥仪,早已成为国人一段悲哀历史的代名词,然后,参观过后,令人痛心的不是溥仪的脆弱无能,而是那些出卖民族的败类,看着摆设馆一个个将中华民族的尊严丧失殆尽的卖国贼,我的心坎难受极了,只是恍惚的一览而过,实在不想让他们的名字在我的心坎留下印记。宫内府、畅春园、植秀轩、勤民楼……,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明细和深入的解读。
走出皇宫的那一刻,我驻足了许久,收拾了有些激动的思绪。那些依然群芳斗艳的锦带花仍在持续它们的生命,古香古色的皇宫用品依然经受着人们的锋利的眼光和责备,那片天空依然蔚蓝。然而,历史已经闪过七十多年。
回转思绪,我没有过多的纠缠于历史的过往,而是那些令人伤痛的麻痹。看着恭院内留言薄上那些混乱的笔迹,我有些恼怒,如此惨痛的历史,在许多国人眼里,竟是成了他们旅游散心的唯一标识,除了“某某到此一游”等词汇,很少有人提及历史,那怕是一点点评和哀怨,也足以慰藉人们的心灵。看着工作人员的无奈和抱怨,我不由自主的写下了一段文字和不太押韵的诗句,表达了我的情感,盼望能唤起更多人的关注,但愿那些笔墨和纸张不是肆意的图画和浪费,毕竟那也是资源。
也许是历史已经久远的缘故,从当地不少人们的答复中,让我吃惊的感到他们依然煞有理由的认为日本带给东北国民的似乎不是灾害,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深重。这点,我真的很难接收,我选择了沉默,他们似乎还在持续着话题,而我的心早已飞出了他们的境界。
巨大的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雪。我们不能因为有了今天的强盛而狂妄,但不能妄自菲薄。
这个夏天,似乎有着太多的不安分,玉树地震的伤痛还远没有远去,洪灾又袭来,灾害中挺起的脊梁,让我们看到民族的巨大,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灾害面前的刚强和不屈不挠,许多感人的事迹时刻都会轮廓我们的心扉。这是大家庭在要害时刻的互助和关爱,是我们精力支柱之所在。
频繁的南海问题、韩美军演都时刻挑动国人的神经,中国也没有丝毫的示软,在黄海的实弹演习就是对他们有力回击。毛主席曾经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确,这种巨大的精力主导在国人的心中永恒。
面对高房价、物价,国人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和抱怨,但面对内忧外患的压力下,都学会了理性和刚强。我们不仅骄傲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国家,人们能够依然凝精聚神,奋力向前发展,不断在世界的舞台上为国家博得声誉和尊严,八一军团装我军威的事迹让国人着实骄傲了一把。
不论历史如何变迁,世事多么沧桑,我们国人需要的民族的脊梁,这个脊梁,是我们每个人骄傲前行的主宰。需要唤醒的是国人对民族精力的敬佩和融入,浇筑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中国人才干昂首矗立与世界和民族之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