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改委酝酿尽快出台低碳标准银行收费新法最快9月出台国土部将公布闲置土地处理意见广电总局筹备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国美高管斥黄光裕不择手段[微博]如此打击房价只是隔靴挠痒
- 去年中行济宁分行业绩考核居全省第二
- 山东省农业发展银行来我邹城市调研
- 济宁启动“金融助推千家中小企业发展计划”
- 济宁高新区:科技领航高端服务 引领经济发展
- 济宁银行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做济宁人自己的Bank
- 英第2轮量化宽松承诺再注资750亿英镑
- 索罗斯在法兴银行内幕交易案中败诉
- 欧稳银行美股升 港市假后料反弹
银行必须对影响银行价值的众多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估,对不同机构间、各个业务条线间、各类风险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整合,并在全行范围内实行相应的战略以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
整合风险管理是对传统风险管理的超越,它的目标是把银行面临的所有风险都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管理框架中,其根本优势在于能够提高企业价值,降低银行面临的总体风险,防范系统性风险。
另外一个新课题是,引入杠杆率指标,控制银行过度扩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很快,尤其是衍生产品业务,其种类、规模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国际银行表外业务量越来越大,比如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的表外业务量都接近2万亿美元。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外业务成为危机的助推手。比如一些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表内资产变为表外资产,或者通过特设公司或工具,一方面完成了融资,同时又进行了投资,而这些在资产负债表上一点反映都没有。当金融危机发生时,这些资产又回到了表内。如何从总体上控制银行的风险敞口,防止银行过度杠杆化,成为金融危机后需要解决的热点话题。
从原理上讲,资本充足率建立了风险与资本之间的关系,而且新资本协议考虑了表外业务的风险敞口,要求银行建立表外业务的管理机制,有条件的银行要开发违约风险敞口模型,应该说这对表外业务有一定控制作用。但问题在于,新资本协议对表外业务风险敞口的转换系数过小,尤其是对金融衍生产品,控制作用不直接,因此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用杠杆率约束银行业务规模的思路。
杠杆率的分母是资本,与新资本协议中的资本概念一致,而且采用修正后的资本定义,巴塞尔委员会倾向于使用一级资本或者一级资本的主要形式。分子是风险敞口。
巴塞尔委员会在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引入杠杆率指标是为了控制银行业杠杆率的积累,避免去杠杆化的过程不稳定,给金融和经济体系造成危害,同时通过建立基于总风险敞口,简单的、非风险敏感性的支持性手段,强化以风险为本的资本监管。
转变银行发展方式
就银行而言,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好资本、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国内银行资本观念相对淡薄,没有意识到资本是稀缺的,存在资本浪费现象,一些业务资本消耗所带来的收益远远低于资本回报率的底线要求,例如,国内银行大量开展融资性保函等高资本占用、低收益的表外业务。这些业务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与贷款一样(差别仅仅是资金成本)、资本消耗与一般贷款也没什么两样,但是收益往往却非常低。如果算上所消耗资本的成本,很多情况下都是“赔本赚吆喝”。
这个矛盾在严格资本约束的背景下将更加突出。应对这个压力和变化,有几个方面需重点把握:一是要增强资本意识,从过去平衡风险和收益,向平衡风险、收益和资本转变,要有资本消耗的概念;二是要建立完善的资本管理体系,确保在危机情况下资本充足率能够保持充足合理水平;三是要走资本集约化道路,转变高资本消耗的经营模式,出路只能是走资本集约化道路;四是要着力提升资本配置和组合风险管理的能力,要从被动的、事后的管理向主动的、事前的管理转变,通过资本优化配置、资产合理摆布,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资本回报水平,这其中要特别重视组合效应对降低资本消耗的贡献。(作者为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