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深圳交易所成立为标志的中国资本市场走到今年已经历了20年的风雨。9月5日由人大证券市场研究所和腾讯联合举办的“见证中国股市20年”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从中国资本市场见证人的角度,回顾了上海、深圳交易所的建立,分析了股权分置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因,深刻剖析目前资本市场存在的顽疾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在制度设计上缺乏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条款、行政化审批发行以及内幕交易等问题。

- 煤老板持千亿 转型项目浮出水面陈光标:劝巴菲特为中国捐1000万习近平:投资中国将获更丰厚回报 奥巴马连发刺激经济组合拳河南商城多人遭虫咬身亡 引恐慌[微博]村委会竟如此拖欠土地款!
- 进口棉花中截获境外蜘蛛 企业需督促发货方加强管理
- 济宁加强与山东省科学院合作 推动科技创新
-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金乡国税局加强发票日常管理
- 加强经济体协调合作 向科技新领域要生产力
- 渣打中国首席执行总裁:销售人员应加强专业素质
- 四部委出细则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
- 四部委出细则 各地应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
中国资本市场需有长远规划,与会专家呼吁。在充分肯定中国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推动作用的同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加快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变融资市场为投资市场,加强股市制度建设与创新,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
变融资市场为投资市场
中投公司副总经理汪建熙谈到,在市场经济还存在很多争议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确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以及推动这个模式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汪建熙认为,当时如果国企的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市场经济道路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困难,资本市场的发展的确为国企的改革和脱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从资本市场发展来说,这不一定是一个正确的道路。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首先应该解决的是一个市场定位问题,也就是指导思想问题,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谈到,当时确实有一个口号,“发展证券市场,为国企改革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包装上市,捆绑下海,能拿到钱就行,好多问题随之而来。曹凤岐认为,市场的定位首先就错了,现在的市场是一个融资市场,不是投资市场,应对如何保护投资者做出更多的制度设计,变融资市场为投资市场。
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林义相谈到,1996年就发表了署名文章《中国股票市场的规范发展:定位是关键》,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立包括发行制度、监管的重点和力度等都是围绕着国有企业筹集资金的。林义相认为,如果这个定位不改,资本市场的现状是很难改变的。
券商直投业务急需改变
不能用最计划的办法管最市场的东西,曹凤岐认为,应加强股市制度建设,股市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如何从制度设计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应从管理层从法律和制度甚至心理的层面建立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机制。曹凤岐谈到,“奥巴马这次金融监管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投资者保护,我们为什么不成立一个投资者保护委员会,看看怎么保护投资者,投资者损失了怎么赔?”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吴晓求谈到,创业板制度的设计是中国资本市场未来重大的风险源,“比如保荐人,保荐人成了创业板的批发商;还有证券公司可以自己做承销商,这都是很奇怪的制度设计,完全的赤裸裸的内幕交易”。吴晓求认为,做金融服务就不要做投资,做投资就不要做金融服务,这两者之间一定要分立;但目前在创业板的制度设计里面居然会有券商的直投业务,而且还大力炒作,使得从事这方面投银业务的人开始大发其财。吴晓求呼吁,这种制度应该尽快地调整,特别是券商的直投业务,要完全分开来,这是非常重要的风险源。
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谈到,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行政的力量太强,市场的力量太弱,比如行政化发行等。
“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在委托代理责任方面,还有着非常非常大的缺陷需要改进。”汪建熙谈到。对于证券监管,汪建熙认为应该更加市场化,应提高效率,避免官僚主义的倾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