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虑到紧缩预期始终存在,我们并认为市场依然很难摆脱震荡格局。不过,随着资金面的逐步改善,短期市场有望保持较高的活跃度。投资者可淡化指数波动,积极围绕经济转型把握结构性机会;近期可重点关注高成长、有高送转预期的中小盘股。
市场活跃度将延续
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大盘放量上涨,第二个交易日虽然股指小幅回落,但板块热点仍保持较高的活跃度。整体来看,去年年底市场大跌给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已逐步消化,投资者信心明显提升。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我们认为市场有望保持较高的活跃度。
首先,市场资金面趋于改善。新年之后,信贷扩张将进入高峰期,这将直接提升宏观经济流动性。与此同时,人民币相对美元正小幅升值,投资者也普遍认为今年的升值幅度将略高于去年,对人民币升值的稳定预期有望刺激海外资金流入内地。我们注意到,近日香港市场稳步走强,而沪深B股市场也表现良好,这都从侧面反映出海外资金对人民币资产的关注。
其次,近期政策面有望保持稳定,考虑到2010年12月份CPI增速有望小幅回落,且去年年末已经加息,近期政策面进一步紧缩的可能性较小。
不过,我们仍应看到,今年上半年通胀压力和房价上涨压力很难真正缓解。通胀压力不仅来自翘尾因素,同时也因为农产品、劳动力等基本要素价格已进入上升趋势,而且伴随新兴市场经济的复苏,国际市场上原油、有色金属价格上涨也将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与此同时,既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已经无法抑制房价上涨,而且预期中的房产税政策也很可能出现实施力度偏低的情形。因此,上半年政策紧缩的可能性依然很大,这预示了周期性行业趋势性上涨的难度较大。
综合而言,短期市场有望继续小幅上行,但中期来看市场无法摆脱区间震荡的态势,投资者盈利的关键仍在于淡化指数、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
紧抓主流板块
受通胀预期带动,近日煤炭、有色板块明显转暖。同时,由于市场预期房地产行业最后的利空房产税也将很快出尽,估值偏低的房地产板块也出现资金流入的迹象。就估值上具备明显优势的煤炭、房地产、银行等周期性行业而言,由于潜在的不利因素已反映在估值上,投资者可以逢低潜伏,并把握阶段性的估值修复机会。不过,考虑到经济减速与转型的长期背景,我们并不看好其中长期表现,因此仍建议投资者从新兴产业、大消费与城镇化提速等角度把握主流热点。
节前部分消费、新兴产业类行业出现快速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估值压力。同时我们也发现,近日医药、节能环保、智能电网等板块在大跌之后快速回升,这也反映出主流资金逢低介入主流板块的坚定信心。事实上,近日高铁板块在利好消息刺激下的强势表现,也反映出符合政策方向的大消费与新兴产业将持续不断地得到政策面或消息面的刺激,预计相关板块将成为年内反复活跃的热点。
我们建议投资者深入挖掘经济转型,重点跟踪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品牌服装等大消费行业,以及高铁、节能环保、新材料、智能电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利用市场快速回落的契机逢低介入估值合理的优质企业。鉴于年报披露期逐步临近,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新兴产业中成长性突出、存在高送转预期的中小企业。张翔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