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评论 是什么引发了中国股市二季度的跌跌不休?
劳春燕:
大家现在都非常关心A股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势,我也看到海外有一些分析的文章说,中国的投资者还没有完整感受到中国股价的风险。宋先生怎么看这个评价?
宋晓军 特约评论员:
我感到是这样。因为去年金融危机产生之后,4万亿下去之后,其实后来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它比较大,其实2万亿就够了。但是4万亿下去之后,因为当时并不知道产生了什么事,下去之后又带动了一轮新的投资热之后,带动了很多人的投资激动,经济确实是过热。当2月3日党中央做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法这样一个执政党的政治纲领之后,执政纲领它要整合各方的力量,比如处所政府是不是还要靠卖地,还要靠一些高效能、高耗费的产业。下来之后,它要经过几个月的安排,安排完了之后,一般来说夏天安排完了,到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把盘子基础上都定下来了,然后第二年开人大,咱们的“十二五”打算才下去。
这个调剂过程,实际上作为投资者来讲,他是知道这个周期的,他也看出来中央对于结构调剂的这样一种决心。当然,他可能这个时候就有一些张望,或者不太保险的时候他不会去投资。
正在评论 全球经济真要二次探底?
劳春燕:
刚刚曹先生已经谈到了,这一次中美两国股市被评为差等生,其实是跟全球经济的宏观环境有很大关系。我也看到,比如说英国《卫报》它有一个评价说:美国花费者的信心指数降落,而中国的经济增速也放慢了。美国《华尔街日报》有一个评论说:为什么股市会有这样的表现呢?是因为人们担心经济会二次探底,主观地担心超过了现实的层面。
说到“二次探底”,我就发明最近全球很多大牌的经济学家,都对今年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表现得不是那么乐观。比如说像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克鲁格曼,他就有一个评论,他说“我担心,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三次萧条的早期阶段。美国和欧洲正朝着日本式的通货压缩陷阱走去。”我们知道,其实衰退是常见的,但是萧条是罕见的,前面的一次,第二此萧条就是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他认为现在是处于第三次萧条的早期阶段,您怎么看这个评价?
专家观点 经济是在筑底而不是在探底
曹红辉:
到目前为止,我并不能完整认同这种断定,因为目前的数据和现象还不能支撑这种断定。我个人认为,应当说是全球经济还在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筑底过程。如果说前两年的复苏是一次反弹的话,现在呈现了再一次的下调或者增速的下滑,是一个正常的筑底过程,而不是一个探底过程,所谓“探底”还会有一个更大幅度的下探动作。因为所谓“探底”、“筑底”这些术语,其实是在股票和期货市场的技巧分析当中的一些说法,用于宏观经济的这种说法是比较新鲜的。
专家观点 对未来经济预期的不明朗导致股市信心降落
曹红辉:
我个人认为,目前只能说全球经济由于担心美国的失业率和花费者信心指数的下滑,以及中国PMI指数持续两个月环比的下滑,乃至欧洲的主权信用债务危机还可能呈现一些新的问题。所以这些担心使得大家开端对经济复苏的动力和持续性产生一种忧虑,这种忧虑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当然我们感到还需要持续观察,所以我感到这个断定为时过早。
劳春燕:
您感到这个担心很多是心理上的,那我们也知道巴菲特他有一句名言,他说“别人贪婪的时候我胆怯,别人胆怯的时候我贪婪”。您感到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应当是贪婪还是胆怯呢?
曹红辉:
我们这个时候应当保持勇气。
劳春燕:
勇气,得好好揣摩一下。
曹红辉:
英勇。
劳春燕:
怎么懂得这个“英勇”,是现在要冲进股市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