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国家统计局颁布了中国经济上半年运行情况的报告。官方的总体结论是: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持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这个结论对资本市场的意义毕竟何在?这是我们特别要讨论一下的。对此,我的见解是:它应当终结了上半年资本市场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心,并成为股市重拾升势的契机。
半年的时间,中国股市指数下跌三成,这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危机过后率先复苏、并一直扮演领跑者的形象完整不相符。究其原因,是由于人们无法确认,复苏的真实、可持续。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对中国政府在经济过热一旦产生后,必定会采用措施予以降温的预期。
推荐浏览
- 国民日报:楼市调控正处要害时代住建部:楼市调控须坚定不移贯彻解密29家公司上会被否底细马尧牵头机密操刀平深银行重组李嘉欣豪门辛酸路揭秘(组图)[微博]同为中产阶层差距竟这么大
- 回调整固后有望重拾强势 布局两会受益板块
- 24日沪指收市涨0.41% 地产股及钢铁股引领升势
- A股结束连续三日升势 担忧房地产调控收紧
- 2日权市持续保持升势 江铜权盘中创近三月新高
- 内地零售业保持上升势头 零售额增速回落至18.3%
- 华泰联合:经济压缩过快 债市升势可期
- 评论:农行上市是股市价值回归理性契机
- 欧洲指数周四反弹 受昨夜美股升势提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经济复苏的真实性。对真实最有力的支撑来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强劲增加,上半年这个数字达到18.2%。以往中国经济内需增加率一般会保持在15%~17%(见图1)。显然,18%以上的增加表明,中国花费者在花费范畴的开支已经走出了危机带来的胆怯,并给予经济成长最有力的支撑。在花费中,汽车、家具、家电产品的旺销都是非常积极的消息,这些门类产品的销售增加都在接近或超过30%的幅度。这为中国的制作业企业保持持续发展,供给了最有力的保障。
外贸出口的恢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情。虽然,上半年的净出口(顺差)只有553亿美元,对GDP的绝对贡献不再如以往那样大,但是,出口实现了35%的增加对国内制作业带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就业的贡献是必须看到的。同时,进口增加使中国的外贸平衡问题减少,有利于币值稳固和贸易磨擦的减少,这也让后续的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增加。
固定资产投资还是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加,同比达到25%,房地产投资增幅更大,达到38%。这是在宏观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实现的。上半年,广义货币供给量增速降落了8个多百分点,只增加了18.5%,这个数字相当接近人们认为的央行的政策目标——全年17.5%的广义货币增速。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经济恢复成长的可持续性。同样是上述三慷慨面,花费范畴的变更不会太大,因为中国当前的收入结构,贫富差距较大的现实,使得相当数量的花费属于基础花费范畴,其不可替代性更大些;再加上,严重打击花费信心的事件,未来6到12个月的时间难以看到。因此,内需仍会保持足够的贡献。当然了,在汽车花费范畴持续保持过去一年多时间如此高的成长速度是不现实的,但,更多中国人开车愿望的实现还是难以拒绝的。
外贸出口或许还会受到国际市场变动的影响,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其他地区的经济复苏如果呈现停顿,都有可能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只是一时的下滑,还会再次呈现增加,无论如何,不会回到一年前的贸易环境了。实际上,对中国的外贸企业,他们的适应力要远高于分析师们的想像力。
最后,就是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对经济成长的贡献是会持续持续,还是会因政策调控而一蹶不振。答案是确定的。统计局的报告中表达了官方的一个态度——房价上涨的局面已经呈现了必定程度的收敛迹象,也就是说房价没有持续地、高速地上涨。同时,我注意到,在此番报告颁布过程中,官方没有如以往一样重点提及所谓“重点大城市房价过高”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资本市场对中央政府持续打压房地产业持猜忌态度是完整有道理的。当前一个周末,市场猜测宏观调控力度会有所放松,甚至可能呈现政府再次出手刺激经济的预期时,有政府部门快速反应并否定,我对此倒不认为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