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7月28日讯 央行网站今日发表央行副行长胡晓炼题为《生产要素价格调剂与汇率机制改革的配合关系》文章,她认为汇率机制改革和广义生产要素价格调剂既相互替代,又有互补性,可并行不悖,同时适度调剂劳动工资和浮动国民币汇率,比单纯大幅进步劳动工资更安稳,有助于保障工资程度的进步与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效率的进步相匹配。全文如下:
推荐浏览
- 财政部:下半年宏观调控以稳为主四部委框定处所平台新老划断5类央企或上“被重组”名单赣州拟打造千亿稀土钨产业群投资移民产业链:利益分食者大餐罗奇:中国工资涨25%也仅为美国4%
- 财政部副部长谈入世行30年:更好发挥股东国作用
- 胡晓炼:履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既定政策
生产要素价格调剂与汇率机制改革的配合关系
调剂经济结构、保证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面对的宏大挑衅和重要任务。为应对这一挑衅,实现结构调剂和发展方法的转变,近期在生产要素价格改革、节能减排等方面做了大批工作,积极推动资源税费改革,进步环境污染成本,进步企业职工最低工资程度等等。劳动力价格、资源能源价格和环境代价的变更总体来说是上升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持续推动国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必要对要素价格调剂和国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关系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
一、生产要素价格随经济发展而调剂是客观请求。随着GDP总量的扩大,经济发展的利益应由国民分享,职工工资理应进步。我国人口年纪结构正产生明显变更,劳动年纪人口从上世纪后20年的较快增加到本世纪头10年的增加放缓,再到今后5-10年内可能呈现劳动年纪人口总量的绝对降落。随着人口结构的变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大批向城镇转移,中国经济将趋向“刘易斯拐点”,劳动力过剩局面将逐步逆转,劳动工资上涨压力凸显。长期以来,一般出口加工企业非熟练工人工资增加缓慢,但近年“民工荒”频频呈现,表明一般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工资已无法保持过去的低程度。“富士康事件”以后,低收入职工问题更受关注,近期不少地区大幅进步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同时,经济运动范围越大、能源资源耗费越多,相干的瓶颈制约就越明显。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代,经济发展程度不断进步,能源资源花费很大,环境保护和应对气象变暖的压力日益沉重。一般情况下全球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价格以及环境代价趋于上升。2003-2009年,我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累计上涨35.6%,其中有国际价格上涨因素,也有国内制作业生产和出口扩大,拉动价格上涨的因素。我国经济进入更高发展阶段,人们关于资源、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加强,能源资源价格存在内在调剂压力。简言之,无论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生产要素的价格调剂都将进行。
二、广义生产要素价格调剂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多次强调,调剂国民收入分配格式,进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推行油、气、水、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基础性产品价格系统;深化环保收费改革,适当进步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等。除直接调剂价格外,还积极采用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执法检查、整理市场秩序、禁止拖欠农民工工资、制定最长工作时间请求等措施,这些都会导致广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要素价格调剂往往涉及如何摆布改革与通胀的关系,改革与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的关系,以及是否对改革的受损者进行补偿等。因此,生产要素价格的调剂请求与其他改革综合全面设计。
三、生产要素价格调剂与汇率变动之间,既存在替代关系,也存在互补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白提出,为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结构调剂、发展方法转变的总体请求,需要扩内需,减少经济增加对净出口的过度依附。进一步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和合理调剂广义生产要素价格,都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生产要素价格调剂快,则汇率升值压力就小;若国民币汇率浮动,要素价格上涨压力就会减轻,两者之间存在必定替代关系。如果根据政策目标和经济的具体状态,对要素价格调剂和汇率变动进行合理组合,可取得更好的后果。例如,同时适度调剂劳动工资和浮动国民币汇率,比单纯大幅进步劳动工资更安稳,有助于保障工资程度的进步与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效率的进步相匹配。特别是在面临物价上涨压力情况下,如果汇率不动而任工资物价过快上涨,将强化通胀预期,增加花费、投资的不断定性,并使普通劳动者面临更大的通胀风险。因此,生产要素价格调剂和汇率浮动还存在互补关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