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种种迹象表明,证监会正在升级对违规交易行动的打击力度,以彻底摆脱一度被外界认为的监管不力形象。
知情者流露,基金、券商不仅从业人员被限制炒股,就连这些机构高管的亲属,也将被监管部门纳入到监管视线,而且十分严格,“甚至会出台一些看似不近人情的做法,在机构高管亲属买股票之前进行申报,这些请求可能会被写进下半年单独发布的证券从业人员行动准则里。”
不过,此次业内对于上述这一可能措施的“反弹”也很明显。上海证监局的一位官员也指出,应当考虑一下是否有些措施已经矫枉过正,或者应当多从制度层面来阻断违规路径,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更严风声
“前不久在北京的一次小型座谈会上,一名证监会官员对在座的基金、券商高管谈起了今年以来证券行业呈现的种种违规现象,随后‘放风’说以后对高管亲属也将开端严于一般从业人员的监管。”上海某基金公司高管近日告诉本报,这一次会上的谈话内容很快在业内传播开来。
“之前我们已经知道要对从业人员家属进行买卖股票的报备,但这一次又要‘升级’了。”这位基金高管不无感叹地说,“这次的说法是要家属在买股票之前进行申请,实在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南方某证券公司副总裁虽然不明白具体情况,但他告诉本报,“我信任有出台这种措施的可能。”他说,“从我最近跟证监会有关领导沟通时也能感到到,现在监管压力是空前的。”
无论是内情交易还是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比起去年底,目前监管部门采用的高压态势的确让很多业内人士感受颇深。
据悉,不久前,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突然减仓其重仓持有的一只股票,理由并不是这家上市公司基础面呈现问题,也不是因为大势不好,而纯粹是因为一篇媒体报道提及该基金重仓这只股票随即受到监管部门问询而已。
事实上,今年春节之后,证监会就已经在筹备如何对基金公司从业人员亲属买卖股票进行管理的相干规定,而当时的设计是进行报备,并不是事先进行管理。
“事先管理会增加很多难度。”上述知情者告诉本报,“按照证监会的打算,具体监管义务交由机构所在地的处所局来履行,但即使是这样,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操作性。”
而且,这样的措施让一些机构高管感到十分不解。“一方面这没有什么实际操作性,另一方面也很难杜绝真正的内情交易或者老鼠仓。”
上述南方某券商副总说,“其实这样做的背后,就是逼着机构高管的亲属们别再做股票了,或者别再用自己的账户做股票了。”
监管升级
“除了对机构高管亲属的炒股行动进行监管,证监会还可能对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家属也进行相干方面的限制。”上述知情者还流露,目前外界对证监会内部违规的反应也在增多,这使得证监会不得不考虑对内部进行更严格的管理。
上海发改委的一位人士一直猜忌证监会内部人员存在违规行动,“曾经有很多次在我把一些项目跟证监会沟通后的第二天,相干上市公司的股价就开端大涨,如果一两次可能是偶合,但次数多了就感到这些信息很可能是从证监会相干部门泄漏出去的。”
“我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性,但消息的泄漏有很多路径,不必定就是证监部门。”上海证监局的一位官员对于上述现象也表现出无奈,但他说,“证监会内部一直有严格的工作人员准则。”
早在1993年,中国证监会就制定了《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守则》,并在2000年进行了修订。而2009年11月4日,证监会在上述守则的基础上发布了新的 《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行动准则》,从依法监管、勤恳尽责、公平廉洁、保守机密、回避等五个方面对工作人员的行动进行了束缚。
根据准则,证监会工作人员应当遵照国家关于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工作人员不得买卖股票和从事期货交易的规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