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派”和其他四五家券商、信托行业出生的基金经理一起,构成了目前江湖的中坚力量
2001年,李驰在深圳注册成立同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时,A股市场正在次第展开一轮历时4年之久的漫漫熊市。中国不但没有得到监管层认可的私募基金公司,刚刚成立三年的“老十家”公募基金公司,也正陷于上一年“基金黑幕”口水战带来的打击中,范围迅速缩水。
推荐浏览
房价拐点望四季度呈现
- 外来生物入侵两天丧失上千亿SOHO中国被指成烂尾楼二道贩子张志忠案:神秘雅宝路女人浮现华夏理财产品挂巴菲特零收益地铁里出没的超级极品(组图)奇怪海地墓地现古人类遗骸(图)
- "私募大佬"徐翔被调查 现场图曝光
- 萨博母公司瑞典汽车向美私募公司出售世爵跑车
- 房企四处找钱连遭围追堵截
- 私募基金经理:中小市值股票今年仍有机会
- 私募:明日三新股最看好双环传动
- 股市老千第一帮私募内线转入地下 变局暗藏玄机
- 私募:关注新兴产业 把握低碳和生物医药
- 江苏私募8个月赚70% 网上晒交割单被指“拉客”
那是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最不好的一个时代,但已经有一批专业投资人在“老十家”闯出了名气。李旭利在南方基金管理基金天元(184698,基金吧),赵军在嘉实基金任投资部副总监,江晖在华夏基金管理基金兴和(500018,基金吧),次年即闯入“年度基金经理”的十强。
多年之后,他们和吕俊、田荣华、曾昭雄等人一起,构筑了中国阳光私募的第一梯队——“公募派”。
在数十家阳光私募中,迄今管理范围超过5亿元的,至多只有十余家,而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公募派”。他们和其他四五家券商、信托行业出生的基金经理一起,构成了目前江湖的中坚力量。
公募派:温室花朵?
很多人不得不承认,尽管李驰、赵丹阳、裘国根等业内老人,都很早就开端通过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法,涉足私募业务。但是信托账户为主的阳光私募模式被发扬光大,却是在2007年大牛市中,开端呈现大批“公转私”现象之后。
那一年呈现在阳光私募界的新面貌包含:工银瑞信投资总监江晖、嘉实基金总经理助理赵军、上投摩根投资总监吕俊、博时基金肖华、长盛基金田荣华、华夏基金石波、嘉实基金王贵文……
“我们是投资战士,身上带着血和硝烟!我们的进入会翻开私募基金历史新的一页!”石波在成立尚雅投资时说。
“公转私”引起媒体热议,也大幅进步了阳光私募的著名度。在牛市下,不少公募明星一出手就引起投资者热捧。当期募集过亿的新产品比比皆是。
但是不少人刚一转身,就遇到了2008年的大熊市,甘苦自知。
2007年7月,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为原嘉实基金经理魏上云发出了第一只资金聚集类证券投资信托——在上海、深圳阳光私募已成气象时,这是北京地区呈现的第一只阳光私募信托产品。
“很长一段时间净值都是负的,每次见他都脸色铁青。”一位熟悉魏的私募界人士说。
另一个被广泛传播的案例,是第一只产品就达到4.5亿的王贵文,在2008年丧失惨重,净值甚至跌破0.5元,当年被媒体列为“公转私”的负面典范。
甚至慷慨陈词带着血和硝烟而来的石波,在产品成立不久后,也呈现大面积亏损。
那一年,为公募派挽回颜面的,是作风争议极大的江晖。在大熊市中,星石所有产品仍然取得4%的正收益。
市场从此懂得江晖的作风:“低风险、低收益”。爱好他的人,认为这是对于私募基金绝对收益寻求的最完善体现;不爱好他的人,嘲讽说他做的是固定收益产品。
但是熊市毕竟确立了江晖的江湖地位,星石管理的资产迅速扩大。
2008年就此成为第一批“公转私”明星的分水岭。凡是在那一年把持风险较好的公司,如田荣华的武当、赵军的淡水泉等,此后都获得投资者追捧,新产品不断。
而另一批在公募界呼风唤雨的人物,却就此沉静。
“公募私募管理请求不同,对于管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资产的公募基金来说,基金经理最重要的是宏观策略才能和配置才能,因为100亿以上的基金,可能持有股票接近1000只,一般个股交易利润对于基金事迹的贡献很小。”一位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现,“但是私募产品范围很小,会非常依附管理人的个股选择才能,需要交易型选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