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如果有更多国家加强经济的刺激,我们会不会看到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类似的情况?而另一种情况则是重要经济体的经济情况陷入长期低迷的状态,这种情况产生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沈明高:我之前已经说过,对于很多发达经济体来说,财政扩大的艰苦已经越来越大。所以,只要看一下重要发达国家的财政赤字,就可以知道第一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现在让这些国家拿出足够的钱来刺激经济并不现实。那么,全球经济如果呈现二次探底,更大的可能就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放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当然,现在不断定性因素还很多,做出这些断定还为时尚早,但这种风险确实是存在的。
刘煜辉: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结构问题,因为经济结构调剂导致压缩,这种阵痛是应当忍耐的。只有当经济平衡后,重新增加的动力才干够培养出来。通过改革,制度的红利将能够得到体现。而因为经济发展放缓呈现的阵痛,导致政府重新大范围刺激经济,经济政策制定呈现“过山车”现象,这种情况是应当避免的。政府所需要的,是坦然面对调结构带来的问题。
金岩石:我总体上偏乐观,在我看来,现在情况也还没有那么严重。日本经济确实已经低迷了20年,但现在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欧洲同样也没那么糟糕。虽然希腊在闹事,但很多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如果一个家庭有了第二个孩子,国家照样可以包起来,福利条件依然非常好。美国更是如此。其实现在人们所谈论的很多经济问题,在过去早就存在,并非只是现在才有。但为什么现在才炒作呢?因为市场已经在复苏,大家都扛得住了,所以这些问题都浮出水面。在金融危机时,所有国家都是能捂一个盖子就捂一个盖子,现在则是都抢着揭盖子,逮着个借口就开端装穷,可谓要里子不要面子。所以,我想现在的悲观气氛更多的还是一些小问题被市场过度放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