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华语影坛,小妞电影已经成为一股热潮
“人近中年,心中的少女始终不肯走。”这句话似乎精准地概括了今年内地影视两大类型片新贵——小妞电影和青春片背后的观众心理成因。
每一个缅怀过去、不愿变老的女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妞,她古灵古怪,麻烦不断。所以今年开始,从好莱坞学过来的类型片小妞电影忽如一夜春风来,一波又一波接踵而至,抢占了春节档、七夕档、暑假档,而且都获得了意外成功。
如果说年初的《101次求婚》、《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成功是个别现象,那么延续到现在的《被偷走的那五年》、《一夜惊喜》、《非常幸运》就不得不让所有人都正视这股热潮:小妞电影为什么火起来了,连“女神”汤唯、章子怡都来出演搞笑的角色?比起古装大片卖了两三亿票房还亏钱的惨状,小妞电影只要票房过亿就让片方赚到笑开花,这当中又有何诀窍?面对扎堆小妞电影,什么秘方才能突围而出?本期,记者采访了开创内地小妞电影先河的导演金依萌、《被偷走的那五年》导演黄真真等业内人士,来算算小妞电影这笔账。
白百何凭借《分手合约》、《失恋33天》等作品俨然成为小妞电影的代言人
好赚
投资成本非常少
票房破亿就能赚
小妞电影源于英文ChickFlick(又被称为小鸡电影),这类电影的剧情都有一个基本套路,但核心一定是谈恋爱,多以女性为核心,男性充当配角。故事一般是以女主角先失落、倒霉开始,然后通过自信、自立而赢得男士心仪,最终成眷属的团圆结局。
电影主题大多比较励志,走都市时尚风,女主角逗趣耍宝,又很轻松浪漫,在好莱坞,这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片种,拥有大批固定观众群。
西方经济学家指出,小妞电影的走俏得益于“口红效应”——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
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期,正值好莱坞的腾飞期,而2008年的经济衰退也伴随着电影票房的飙升。在此期间,以女性为核心的中小成本影片总能成为收获颇丰的“黑马”。而一大批好莱坞女星,老有安妮·海瑟薇,新有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也凭此揽获高人气、票房。
内地电影市场之前长期被古装大片垄断,业内人士表示,前几年女性观点和视角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以女性为主的电影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好的剧本,观众也还在沉迷古装大片,而且因为传统的电影都在用男性的视角看世界,电影创作者也以男性为主,导演、制片、摄影、美术等重要岗位,多数由男性担纲,以女性视角叙事的小妞电影产量不多,女演员、女导演难有建树,成功的少之又少。
还好,今年有薛晓路、赵薇、金依萌、黄真真等女导演崭露头角,她们拍摄的一批让女性观众有共鸣的影片,已经让女性电影已经从小众市场渐入主流市场。从今年2月的《101次求婚》算起,中间有《北京遇上西雅图》、《分手合约》、两部《小时代》电影、《一夜惊喜》,再到8月底上映的《被偷走的那五年》,6个多月时间里,7部内地的小妞电影一共“偷走”12亿元票房。
《北京遇上西雅图》投资仅2800万元,结果票房达到5.2亿元,票房收入是投资的18.57倍。加上前年的《失恋33天》,该片投资仅1500万元,但票房收入超过3.4亿元。这些电影的成功,可以说该类型的电影已经成为国产中小型制作的一个突破口。
能收获几亿元票房的小妞电影自然赚得盆满钵满,但《被偷走的那五年》这类票房能有一两亿元的其实也很好赚了。因为这种小妞电影都是中小成本,投资通常在3000到4000万元之间,按照“高于投资3倍才赚钱”的定律,票房过亿就有得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