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喜欢一窝蜂,没有培育新人的耐心
对于影市人才荒一说,张一白并不认同。“国内的导演、编剧其实挺多的。只是有人火了,大家就一窝蜂来抢。其实一个电影项目,短则需要一年,长则需要两三年,有些导演是想静下来做一些东西的。但是当投资人一窝蜂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培育导演、没有培育市场的耐心。”
亲手操盘过《画皮》和《全民目击》的肖凯对此也深有感触,“做《画皮》这个项目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相信,它的票房能超过一个亿。”因为大家的思维是,冯小刚拍的《夜宴》才一亿多,你一个不为人熟悉的题材和类型,凭什么能卖那么多?结果,在市场并不很热的2008年,《画皮》收下2.3亿票房。
《全民目击》项目在启动之前,也拿去给几家主流的大公司看过,但没人接。制片人肖凯认为,最大的症结在于,这些大公司愿不愿意让一个新导演走出第一步。肖凯也感慨,多数影视公司都是看一两部片子的输赢,而不愿意花时间和资金在培养新人上。
名利双收可行?
——不要排斥明星演文艺片,推向市场要靠话题
类型片意味着它有一套相似的模式,商品属性更强,而导演的个人表达被大大削弱。现在,内地影视公司开始一窝蜂投拍类型片,并不意味着投资文艺片就是亏本的买卖。
一直尝试投拍主流艺术电影的覃宏(《青红》《南京!南京!》《最爱》《黄金时代》)认为,并没有这么悲观,他认为在大繁荣的背景下,未来文艺片的市场会更好。
以李玉的《观音山》、顾长卫的《最爱》,赵薇的《致青春》为例,“这些电影其实都算文艺片,但市场表现也很好。”至于像《钢的琴》、《万箭穿心》、《大明劫》、《美姐》这些电影,不卖座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大明星和大制作,没有营销点,确实让人很头痛,难以引起关注。”
今年,星美发行了《大明劫》,票房500万左右。其实覃宏早有判断,这部片的结果会是怎样的。“我纯粹就是帮忙,希望有人能看到这部片。”在覃宏的规划里,能名利双收,票房和口碑(奖项)齐飞的,应该是《黄金时代》这种类型。这部星美主投的电影由许鞍华执导,有汤唯、冯绍峰等明星演员加盟。覃宏透露,很多演员都是拿个红包,免费来演的。
他由此得出结论,一个好的故事和剧本是能打动大明星的。而且,很多明星也愿意文艺,拍些有深度的电影。好莱坞也是一样。“但我曾经遇到一些文艺片导演,不愿意用大明星,说人家的表演僵化、固化,你凭什么说人家演的不好?说俗点,不要排斥明星演文艺片。”
下一页
中国导演身价榜:新导演人数少,上升势头猛
亿元俱乐部导演68人,60年代前生46人,70后20人,80后2人
上一页12下一页(编辑:哈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