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统计局正在酝酿多项改革,长期以来一直是“老大难”的地方GDP之和大于全国的问题,有望通过统一核算GDP获得实质性突破。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1日在统计局媒体研讨班上指出,目前已经会同地方统计局对今年前两个季度GDP统一核算进行试算,有了一个初步方案,将在正式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后,依法按程序报批。此外,马建堂指出,还有多项改革在进行当中。
地方GDP统一核算酝酿启航
“地方GDP之和大于国家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1998年前后大家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彭志龙坦言。
地方GDP的分级核算是这个问题产生的关键所在。在技术层面,各自核算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交叉和重合。
“以公司利润统计为例,一个总部在北京、分部在浙江的分公司,其浙江分公司的利润浙江当地肯定要统计,而北京总公司也有可能会将其计入利润总额,这就产生了重复计算。”彭志龙表示。
彭志龙认为,从长期来看,要给核算GDP创造一个宽松的大环境,要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包括专业统计(国家统计局报表中有3000多个指标与核算有关)数据质量和部门统计数据。
此外,淡化GDP的考核功能,加强评估,完善GDP的逆向指标和相关指标。
彭志龙表示,解决这个问题会面临很多困难,首先就是分级核算带来的难题,在人力上也面临很多的困难,其他国家一般都是几百个人来做的GDP统计,国家统计局却只有四十几个人来做。
如今,在国家统计局大力推进改革之后,该问题有望得到根治。马建堂在统计知识媒体研讨班上指出,统一核算地方GDP非常有必要,目前已经会同地方统计局对今年前两个季度GDP统一核算进行试算,有了一个初步方案,将在正式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后,依法按程序报批。
CPI篮子到更换周期
统计局城市司副司长庞晓林指出,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统计中,各类商品会有不同的权重,这个权重被称为“篮子”,而篮子里各种物品权重比例五年会更新一次,2011年就是一个调整时点。
据了解,我国CPI统计中包括8大类商品,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居住。根据近13万户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习惯抽样调查结果,在8大类中确定262个基本分类,并选出600种左右具体商品和服务,进行经常性的定期调查。
各类商品在CPI指数中所占权重不同。其中食品类统计占比大约是32%,而居住类目前只占14.69%。在新一轮调整中,食品和居住占比是否会有变化,也是众人关心的话题。统计局有关人士指出,新一轮权重会涉及这方面的调整,而具体调整幅度则要看实际数据中食品和居住对CPI影响的变化。
对于有专家曾经建议的将房价直接纳入CPI统计,统计局人士则表示不可能,通行的国际标准,一般是把住房列入固定资本形成范畴,即投资产品,不计算在CPI中,居民购房的花费,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而按照房屋使用70年来算,购买的房子是逐年逐月使用的,因此在购买和消费的时间上存在严重脱节,而CPI统计是按月调查即期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化,纳入房价不符合统计要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