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中关村正在加快人才特区的建设。从明年开始,北京将用3年时间在中关村示范区内建设一万套人才公寓,为包括海归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到特区创新创业提供安居环境。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在8日北京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上述信息。他说,建设人才特区和海归人才特区是一脉相承的,人才特区是海归人才特区的扩展和深化,就是要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更好地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据了解,今年5月,中关村提出了建设海归人才特区的概念,各方在研究讨论中一致认为,海归人才特区仅限于海外人才未免太狭隘,提议将海归人才特区的范围扩展,初步定为人才特区。
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关村人才特区的建设,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曾要求:按照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的原则,建立健全与发达国家同样的科研环境、创业环境、人才发展环境,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各类人才团队,抢占国际人才发展的制高点,构筑创新型城市的人才发展高地。
目前,北京市政府已经起草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人才特区的目标、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和发展路径,意见还在进一步完善阶段,待中央批准后即将实施。
在《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中,还提出了总体目标,即用5年时间,面向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代表的国家发展所特需的各类人才,建设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体制机制真正创新、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改革示范区。
杨建华介绍说,作为人才特区建设的支持政策之一,在中关村示范园区建设的一万套人才公寓只租不售,原则上租期不得超过3年,目前细节问题还在具体研究中。
据悉,中关村是中国的人才高地,目前拥有海归人才超过1.5万名,海归人才累计创办企业5000余家。一大批领军型企业家和创新人才在中关村脱颖而出,如联想的柳传志、百度的李彦宏、中星微电子的邓中翰、搜狐的张朝阳、启明星辰的严望佳、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王晓东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