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能否问出究竟、责到根本,闲置土地处置情况如何,有多少违法违规的囤地房企会被曝光、处置?各方拭目以待。
土地供应:纸面蛋糕能否转为实际增量?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计划,今年除西藏以外的全国30个省区市2010年度住房用地计划拟供应量约18万公顷,与去年全国住房实际供地76461公顷和前五年平均年度实际供地量54650公顷相比,增幅不可谓不大;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为24000多公顷,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土地计划的开闸曾让市场大呼过瘾。
大半年过去,计划落实如何?中原地产的统计显示,截至9月上旬,除上海外,一线城市只完成今年供地计划的二三成,成都、武汉等多个城市实际供应土地面积仅相当于2009年供应量的三至五成。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日前也表示,2010年全国计划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远远超过去年,但是有些城市依然出现完成不到位的现象。她不无忧虑地说:政策设计是好的,如果落实不了,就成空的了。
业内人士还担心,今年计划土地供应数量明显大于往年,如果不改变土地市场管理的现状,会不会出现边供应边闲置的情况?
有关部委近日强化了住房用地和住房建设的年度计划管理,要求各地根据年度计划实行宗地供应预安排,共同商定将确定的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年度建设任务落实到地块没有完成上述住房供地计划的地方,不得向大户型高档住房建设供地,并要求各地要加大对2010年住房建设计划和用地供应计划实际完成情况的督察考核力度。
必须将调控推向纵深,才有可能达到本轮调控的目标。杨红旭说。
土地新政增强调控信心 民企纷纷见风转舵
以新国十条出台为标志的一轮房地产调控在楼市经历了近四个月的观望、两个月的强势反弹之后,再度加码。9月26日晚间,国土部、住建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以加快保障性住房供应和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管理为两大核心,再度重拳出击调控楼市。
土地,作为房地产开发的一级市场,不仅是开发商的生产资料和生存命脉,也是政府把控房地产市场的根本环节。历数近年来的几次调控,从督促批而未用的建设用地,到建立招拍挂过程中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再到打击闲置用地专项治理工作,土地政策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此次出台的《通知》,以土地作为调控重拳,或能使效果好于以往。
在此种背景下,记者发现,不少民营品牌开发商危机意识强烈,谋求战略转型已不是个别企业露出的苗头,越来越多的房企通过各种方式延伸产品线、增加利润增长点,应对目前多变的政策市。
调控向纵深发展
今年4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标志着楼市进入调控周期。然而,在经历了4月中旬至7月的短暂观望后,8月全国楼市全面回暖,量价齐升之势难抑。8月北京住宅成交量环比增长23%,上海环比增幅扩大至三成,深圳环比增幅更是达到80%左右,尽管有些人还在讨论楼市回暖的真假性,但数据说明楼市反弹已是事实。
在等待降价无望之后,买方再次出现恐慌性购房;而开发商则愈加有恃无恐,不仅没有降价,反而在蓄谋乘机涨价。楼市到底走向何方?此时,业内外都希望能得到一些政策信号。一些开发商担心,过快回暖只会促使政府再下猛药,而如今这一担忧最终成为现实。
26日晚间出台《通知》后,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尽管上半年国务院先后下发4号文和10号文,对遏制高房价、稳定房地产市场提出明确要求,但各地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认识仍然存在差异。
这是国土部首次针对调控政策落实不利的公开表态,矛头直指某些地方政府对待楼市调控的消极态度。该负责人表示,一些地区认为现阶段本地房价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基本适应,房价上涨并不快,出于担心调控可能影响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考虑,对于落实中央调控要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还在等待、观望,对土地供应和住房建设如何主动参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缺乏研究探索,对下一步如何推进落实考虑不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