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大批商品指数在冲高回落,阐明经济不太好,国内无论是钢铁还是蔬菜价格都在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也在回落,上半年通货膨胀不会超出3%,因此加息是不会考虑的。
上一轮库存的增加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复苏,随着第二次的去库存化,我估计第四季度经济下滑是相当明显的。
中国呈现了很多新的迹象,例如很多人将资本从中国大陆出逃,因为海外的房屋很便宜,刚才金博士举了个个房价特别高的城市,不能完整的说出问题,国际上很多好的城市,包含基础设施很好的地区的房地产价格是很便宜的,应当拿中国的房价跟他们进行对照。
我们甚至看到,有些人将国民币抛掉,反而变成美元,因为看到中国经济比美国更坏,没有最坏,自己更坏,有人认为中国经济比欧洲更坏,因此将国民币和房屋卖掉了,认为三年内国民币兑美元会达到10以上。
东南亚经济经历了三次触底,都是6%左右的经济增加,两次探底,最终在2002年后才彻底的走出去,之间有5年的时间,中国经济二次探底是必定的,W型是最好的成果,如果不知道底部才是危险的。
发展方法的转型才是要害,房地产的调控只是一个开端,中国需要基本性的改革和经济性的转变。转型应当在2005—2007年进行,当时“吸鸦片”很舒服,无论是吸出口的鸦片还是出口的鸦片都很舒服,今天开博鳌论坛也是缺乏反思的,但是目前是最后的机会,2010年世界经济反弹,给中国带来短暂的机会,我们要趁着稳固的机会进行转型。
现在大家再提出一些措施,4万亿元结束后,可以通过新兴产业拉动经济,有人提出可以通过收入倍增的打算通过提升工资增加花费。中国目前已经是产能过剩,如果持续的话,就会陷入大的危机。
目前企业的利润太低了,政府没有动力,解决不了问题。城市化级城市化基础上的内需太低了,核心的内容是从全球化外需增加模式转换到城市化内需的增加模式。这就意味着克制高房价是专项克制房价改革,我们称之为第二次房改,外需增加专向内需增加,内需增加为城市化提速。
打破土地财政,打破政府的垄断,重建中央政府的财权和事权。2008年中国增加一个城市人口需要的投资额是50万元,未来增加4.5亿的城市人口需要增加225万亿元的投资,相当于今后每年的投资都是2009年的状态,大家认为2009年的投资是比较高的,而且是超常增加,实际上可以成为未来常态的增加,可释放的需求空间,使中国经济在未来的15年每年增加9%。
中国必定要从高房价的道路走向低房价的道路,中国城市扩大的概念是大力发展保障房,如果未来一半的人口及新增人口住在保障房,按照人均25平方米建筑面积盘算的话,就可以转变民工赚钱后将资金汇回家,转变储蓄低迷,花费不足的问题,也可以下处任志强提出的土地重复占用的情况。
农民大批的过程,可以释放很多的土地,进行集约化的经营,将工业化的生产方法引入农民,使得拐点往后退,进一步的稳固中国经济的增加。如果农民都可以进城的话,中国需要的劳动力是5000万左右,可以释放的土地是6000万亩的土地,未来耕地总范围是2300万亩,远远超过目前计划的土地,因此中国发展城市化不存在土地不足的问题。
中国的人均地是偏低的,台湾是1.2,日本是2,香港是1.6,我们只有人均0.7%,中国还可以走大城市的道路,百万以上的人口占地是中小城市的1/6,如果从节俭土地的角度来考虑,应当走大城市和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同时还要强调一点,中国现在转换增加模式是极好的机会,因为中国的城市化带来更多的城市人口和资源的需求,对国内和国际资源都是宏大的压力,当前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城市化供给了绝佳的机会,因此资源的价格是偏低的,使中国可以减少成本支出,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中国靠凯恩斯主义只能过一、二年,长久的发展要靠邓小平,带给我们的就是制度创新,最终归结为一句话,跟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有关的,房地产的调控不能走回头路,必须看成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开端,因此2010年我个人信任,最要害的问题是八个字,楼市降温、中国加油,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