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国际金融危机洗礼之后,北京如何全面完成十一五计划目标,科学绘制十二五计划蓝图,破解加快经济发展方法转变这一时代命题,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昨日,市政协常委会通过关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若干建议,22个调研报告涵盖了非公经济、金融市场、南北产业凑集区、房地产业等关乎首都经济十二五发展的方方面面,而破解‘十一五’难题,寻求‘十二五’发展良机便成为了上述22个调研报告的核心内容。
十二五·房地产
保障房封闭运行避免流失
统计显示,十五期间,北京市新建商品住房处于供求基础平衡状态;但在十一五期间,除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由于人口机械增加加快,外来购房比重进步;居民收入持续进步,改良性需求茂盛;城市拆迁加速,被动需求较大;投资性需求强劲,部分需求提前入市,使得各年均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尤其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销售量持续5个季度高于供给量。供需抵触直接导致了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快速攀升,其中四环房价从2009年一季度的15124元/平方米上涨至2010年4月份的34112元/平方米。
根据市政协城建环保委通过对人口增加等方面对北京市十二五期间的住房需求进行盘算后发明,由于城市化等因素,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每年的房屋需求量远远高于十一五期间,为此,在市政协城建环保委的调研中建议,北京在编制十二五计划时应保持保障低端、支撑中端、放开高端的原则,建立市场与保障有机联合的住房供给系统,市场与保障相辅相成,保持市场化方向,也应保持限价房和经济实用房政策,把其作为领导和调控市场的重要战略措施。
其中在保障房方面,北京市应在十二五期间履行住房保障封闭运行。所谓封闭运行就是新建的保障房配售、出租、出让都要经过政府的手,不能由持有者自行买卖,即便是满五年的部分保障房,如果持有者打算转让,应当只能卖给政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要交易部分增值收益即可自由买卖。调研报告建议,新购置的政策性住房要履行封闭运行,防止政策性住房资源不断流向商品住房市场,实现政策性住房资源持续施展效能。
在商品房方面,报告认为由于投资需求目前仍然很强烈,因此一个本地家庭限新购一套商品住房的政策应当持续一段时间,同时考虑到目前外地全款炒房尚处于调控的漏网之鱼,为此,调研报告建议应限制外地个人仅仅为了投资而在北京购置普通商品住房,同时对持有多套住房、高端住房等研究征收房产税或物业税,利用普查成果,对闲置房产征收房产税或物业税。
十二五·金融市场
多元化解决投融资市场系统
作为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所在地,又是大型中资金融机构总部和国有大型企业总部所在地,北京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金融决策、管理、信息、服务四大中心。北京的金融资产总量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量40%以上,金融机构高度凑集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必备条件。
然而在北京市政协专题调研组为期两个月的调研中发明,由于金融市场种类与层次比较单一,缺乏证券、期货、黄金等国际金融中心典范的金融交易场合,目前北京还未形成完整的金融市场系统,而这也直接影响到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和阶段。
不仅如此,从目前北京拥有的金融机构来看,以中大型机构居多,而中小机构少,内资机构多而外资机构少,金融产业链不够完整,结构不够合理。
为此,市政协专题组形成的调研报告建议,北京市在十二五期间,应当大力发展属地金融要素市场,一方面努力将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市场尽早发展成为国家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主场合和管理总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首都投融资市场系统,让北京更多的优良企业尽早上市,并鼓励发展规范化的民间信用,积极发明条件组建专门为中小企业供给金融服务的草根区级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金融系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