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资本撤退潮涌起之时,“国企足球”却在大踏步前进。
前进兴于上海滩。先是2000年以上海新世界团体有限公司、上海巴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七家上海大型国有企业共同参股组建新的上海申花股份有限公司,后有2001年主业为房地产开发和远洋运输的大型国有企业中远团体组建上海中远足球俱乐部。
到了2002年,在15支甲A球队中,国企背景的球队就有深圳平安、北京国安、山东鲁能、云南红塔、青岛哈德门和上海中远、天津泰达、上海申花8支之多,如果加上因为足协取消升降级而失去晋级资格的厦门蓝狮,国企足球球队更是达到9支。
“国企足球”的概念也更加明晰,这些国有资本背景的俱乐部通过烧钱求得好名次,并非严格按照市场化规律来运营俱乐部。
“如果说早期在甲A从打算到市场的转轨过程中,由于产业不成熟、市场不成形,在必定程度上还需政府扶持。那么到了后期还要靠政府推动,而不是通过市场的自然竞争,这很不正常。在国企强势资金的支撑下,甲A的虚伪繁荣和泡沫得以支撑。”中体产业公司董事长魏纪中说。
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刘建宏认为,“国进民退”对于中国足球长远来说,是一种损害。“只有民营资本不断强大,中国职业足球才干找到支点。”
地产足球
时代交替的征兆总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呈现。2005年11月,中国著名足球经纪人许宏涛代表英国谢菲联找到成都五牛,盼望收购成都五牛俱乐部,成果双方一拍即合。
那个时候,舆论关注的焦点是成都五牛成为了中国第一支完整由外资操控的球队,很少人注意英国谢菲联正致力于进军成都房地产市场,他们很快便出手1.5亿拿下成都普马超市地皮,并倒手转卖大赚一笔。
不经意问,房地产商在局域代替了烟草商。这种局域性的成功,最终被一亿国民币引爆,成为一种全面的成功。
2010年3月1日,在中国足球反赌扫黑的灰色时刻,国内著名地产商恒大团体发布斥资一亿元,全盘买下刚刚因为假球而被勒令降级的广药足球俱乐部。恒大地产的强势进入宣布了“地产足球”时代的到来。
从数量上进行分析,纵观2010赛季中超与中甲29支球队背后的投资人与援助商,其中房地产开发商、土地供给者和处于房地产产业链条之中的企业,共有12支,几乎盘踞了职业联赛球队的半壁江山。
在这其中,开发商入主的俱乐部包含河南建业、长春亚泰、杭州绿城、辽宁宏运、广州恒大、成都谢菲联等,而陕西沪灞和天津泰达的幕后老板,则是位于普通房地产开发商之上的土地供给者;北京国安的投资方中信国安和山东鲁能的投资方山东鲁能控股都涉及房地产业,山东鲁能控股团体的公司主营业务只有两项,煤电和房地产。至于大连实德和长沙金德,则与房地产的衍生行业建材、钢铁等行业关系密切。
“可以说,‘地产足球’不管是作为一个概念,还是一个现象,现在看,都有了实际内容。”北京要害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开创人张庆告诉《中国周刊》记者。
张庆认为,地产足球的呈现是房地产发展与体育营销日益被认同两方面共同作用的成果。
对于地产足球的呈现,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刘建宏认为,“房地产是现阶段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商手里的钱迅速积累起来,中国全部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房地产商有资本进入职业足球。”
国内著名房地产营销服务机构成全机构策略中心总监黄章林则认为,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房地产的体育营销已经被大家所认同,地产足球的呈现也不消除是一种“模仿行动”。“浙江绿城、河南建业的成功就在那里摆着,为什么不去学?”
房地产“体育营销论”并非唯一的说明。一位曾经在某房地产上市公司主管销售的资深人士,以陕西足球为例,表现了他的怀疑:“看看,它已经吸引了上海绿地、香港中新和西安世园等大房地产开发商和中介商宝荣等,足球的价值真就有那么大吗?房地产商对于土地的追逐才是基本原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