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设立专司市值管理部门的消息使沉静许久的市值管理概念再度跃居前台。对于众多上市地产公司而言,市值管理好像很缥缈,而却又是日常在做的一件工作。诚如万科反思的那样,众多上市地产公司仅将资本市场看作可以无穷融资的渠道,而疏忽了对渠道关系的保护。过度地寻求融资范围和效率,而忘记对相干利益者的反馈和回报,势必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一项调查成果显示,房地产行业价值发明才能与价值实现才能背离甚远,整体管理绩效趋坏。这无疑是对全部行业的警示。在行业飞速发展之时,上市房企的绩效管理可以被飚涨的事迹所掩饰,而在目前市场动荡之际,市值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愈发得以体现。值得庆幸的是,不少地产公司已经觉悟,主动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但愿补上这缺失的一课,能为上市房企构建起新的投资者关系。
弱市之下,市值管理再次被房企器重。
日前,万科A(000002.SZ)董事会秘书谭华杰对外表现,公司将建立专门的部门从事市值管理;当公司股权明显低估或者高估时,该部门将在公司内部提出预警,并采用对应措施。
他举例说,2007年8月24日,公司以31.53元/股的价格募集了100亿元,而发行市盈率近乎100倍,如此高估的价格无疑让参与增发的投资者面临宏大的风险。谭华杰表现,公司建立专门的市值管理部门,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产生。
“万科董事会办公室下面有很多职能部门,其中包含行业研究部、公关部等等。这些部门的工作都与市值管理有关。”一位接近万科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如果设立市值管理部门,很有可能设在董事会办公室之下,与公关部等部门平行。”
受调控影响,房企市值低迷、万科再融资计划迟迟未有定论之际,行业龙头万科此举无疑具有代表性意义。8月4日,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在接收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现,“万科设立市值管理部门可以看作组织创新的举动。众多上市房地产公司在实体经济方面的组织架构一般都非常齐全,而在资本市场的组织架构却非常单薄,万科对市值管理的摸索可谓又进一步。”
艰巨起步
事实上,市值管理这一概念对于地产行业并不陌生。
业界广泛认为,所谓公司市值管理即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寻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发明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正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保持各关联方之间相对动态平衡的关系。2006年前后,市值管理迅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在此范畴的实践并不少见。2008年万通地产(600246.SH)的“新股东文化建设”以及泛海建设(000046.SZ)的再融资打算都是上市房企市值管理的摸索案例。行业龙头万科则更是市值管理的典范代表,这其中,无论是每年年报的“致股东书”,还是前些年成功推行的增发计划,都为提升万科的市值立下汗马功劳。
“万科的前任董秘肖莉长期重视与机构投资者的关系,她很重视和分析师打交道,万科几次再融资打算成功,肖莉功不可没。”上述接近万科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而与万科一样,众多房企对于市值管理工作在资本运作管理范畴多有体现。“这几年,部分上市房企的努力还是值得确定的。除了在价值实现范畴处理好与媒体以及投资者关系外,他们重要还做了如下的工作:首先,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地产公司融资效率很高,有的企业几乎年年融资,范围也不小;其次,大小非解禁减持前后,地产公司也表现出市值管理的意识;第三,当股价下跌并与价值严重背离之时,上市房企都能通过增持股权的情势来提示公司的价值,提振投资者信心。”施光耀总结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