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代“沃尔玛+万达”的订单地产,到现在万达广场第三代“城市综合体”模式,万达如何实现资本的演变?产业投资成绩了万达,还是万达的成功影响了所投资的企业?“万达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与持久的生命力?
“万达的坐标是全球!”“多生态的组合是制胜的法宝!”“万达有很多国际化的战略合作伙伴,打造了集写字楼、文化娱乐产业、大型购物中心、高星级酒店、公寓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5月20日,带着仆仆征尘,大连万达团体高级副总裁李耀汉空降武汉。站在演讲台上,李耀汉简略语言流露出万达的“方向”、“危机”和“手段”。
2004年,万达团体在湖北省会城市武汉布下第一颗棋,江汉路万达广场开业让湖北商业开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时代。
转眼不到五年。万达在武汉的项目就达6个,总投资400亿元,加上即将开业的宜昌、襄樊的万达广场,万达在湖北的项目有望增加到10个以上。
万达的扩大速度无疑让业界惊叹。《新财富》研究员陈福评价说,“从第一代‘沃尔玛+万达’的订单地产,到现在万达广场第三代‘城市综合体’模式,这是一种典范的‘加法’。这种宏大的能量,国内商业地产圈无出其右。
但另人担心的是,这种加法背后,需要强盛的资金链条和人才储备作为基础,万达资金链条能否承载其扩大范围?可复性毕竟有多强?
订单式地产
“如果说房地产市场垮掉了,最后垮掉的是万达,”这是经济学家董藩(微博博客)在房产市场“极度深寒”时力挺万达的一番重论。如今看来,当不少房企仍在为土地争得你逝世我活时,万达“轻舟已过万重山”。
5月20日,《鄂商》记者在万达招商现场懂得到,到访的客户超过1000组,而从万达广场接收登记以来的短短两个月里,接收登记的客户已超过3000组。
一位襄樊招商组的工作人员告诉《鄂商》记者,万达有很多的战略合作伙伴,比如沃尔玛、家乐福等等,在今年年底万达广场商场项目正式营业之前,必定会选择其中一个合适的大型国际企业进入。
实际上,不仅仅是在湖北,与国际品牌的合作已经成为万达在全国各地必定会拿出来佐证万达广场“国际化”的招牌。
据武汉万达相干负责人介绍,万达广场的商业大部分为只租不售,拥有1000多家签订合作协议的商家,其中有50个左右是大的主力业态,60-70个为次主力业态,这些商家都是“跟着万达走”,万达广场到哪里,他们就开到哪里,这种经营模式被称之为“订单地产”。
不久前媒领会晤会上,万达团体董事长王健林(博客)曾这样说明万达的订单式模式,“首先是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由于万达拥有多个万达广场这样的优质物业,仅银行资产抵押贷款范围就有望达到300亿元。第二是预售款,万达销售物业占总开发量的60%左右,不仅仅是商业,在周边往往有办公、住宅等物业出售。由于企业的良好口碑,预售款可以占到现金流的40%到50%。第三才是团体自有资金,一般占到总投资的1/4左右。”
一位接近万达材料人士称,订单商业地产在国外是很风行的商业模式,在拿地之前将主力店断定好,可避免商场完工之后在招商可能呈现的招租难问题。
一头扎进百货业
如果说,万达的定单式模式让外界颇为担心的话,那么万千百货便是加法背后的升华。
“万达对商业的懂得已经产生了变更。”王健林对媒体坦言。“百货业态在城市综合体中不可或缺,但在万达广场的扩大中,遇到高端百货不愿意进军新城区问题,万达在2007年重新组建了自己的百货,这样便很好解决了百货业的缺位难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