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为何还要“设局”促销?既然是很抢手的稀缺资源,为何又迟迟转让不出去?既然是下单了就不能退,为何不给购置人设置一个“冷静期”?众人疑问重重。
手机行业门户的市场远景毕竟如何?是否具有投资的价值?
有业内人士告诉《市场导报》记者,移动互联网进入了3G时代,在手机上建立一个类似于阿里巴巴一样的平台,在理论上具有必定的可行性。但是,移动互联网未来的整体繁荣,与个别企业将取得成功并无直接的关系。
据懂得,目前涉足这一范畴的企业已有数家,今后不消除有更多的企业介入,因此手机行业门户的资源并非稀缺。运作方所刻意强调的稀缺性、门户名称的惟一性,是在偷换概念,它仅仅相对于其自身所建的平台而言。例如“中国丝绸”、“浙江服装”在某一企业搭建的平台中,的确具备惟一性,但是这样的平台并非只有一家,每一个平台都可以申请雷同的门户名称。因此,行业门户要害词的抢注截然有别于商标、域名等的注册。
“幻想做成阿里巴巴的企业很多,但真正能成为阿里巴巴的寥寥无几!”业内人士预言,手机行业门户的建设也将面临同样残暴的竞争,大多数企业将在竞争中倒下,而且现实中已经有企业因经营不善退出了这一“舞台”,这就意味在该企业下单的投资人都将为此蒙受丧失。因此,经营手机行业门户,无疑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导报记者另据懂得,针对持续接到的多起投诉,某地工商机关已就此立案调查,并初步确认经营者的行动涉嫌合同讹诈。目前该案仍在办理之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