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佳
中国互联网用户每天的上网时间约为10亿小时,是美国用户的两倍以上——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20亿小时。这将带来各类网站和电子商务的下一波增加。
这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近日在中国的12个城市采访了将近2000名14岁至55岁的用户得出的成果。波士顿咨询公司北京代表处资深合伙人麦维德(David Michael)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这从基本上转变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也给企业带来了无穷商机。事实也证明,中国人正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进行商务、交友、娱乐等运动,包含购物、产品搜索、广告浏览、购置增值服务等。
农村市场的下一波浪潮
这是两个区域中国网络生活的真实写照:
生活在北京的刘峰今年26岁,他的年收入约为60000元国民币,足够他租房和购置一系列数字化设备:一台品牌笔记本电脑、一台数码相机、一部手机和一部MP3播放器。除了工作时间应用电脑,这些设备几乎使他每时每刻都处于在线状态。
另一个例子是来自黑龙江农村的高三学生马超,这个只有他一个孩子的家庭年收入约为3万元。尽管他的父母不能为他购置电脑,而且他的手机也不是高端产品,但却不妨碍他上网。小超通过手机向在线的好友发送信息,并且空闲时间会到网吧上网。他每月的生活费是280元,其中一半花在了数字通信和娱乐上。
“虽然分辨位于城市和农村,但我们调查发明,过去三年中,满足刘峰和马超需求的是雷同的几家公司,比如腾讯QQ、新浪网。” 麦维德说。这个例子阐明,中国用户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和娱乐的比例大大超过其他国家。例如,超过80%的中国数字化花费者应用即时通信(IM)、在线浏览消息并在线听音乐或下载音乐。四分之三的用户在线获取视频内容,超过50%的用户应用搜索引擎并在线玩游戏。
在过去三年中,中国数字化新世代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更,数字化设备和互联网在不同级别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快速普及。波士顿咨询公司调查发明,中国网民数在2009年达到3.84亿,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总和。预计这一数字到2015年将增加到6.5亿以上。到2015年,预计互联网的渗透率将从目前的29%增加到接近50%,在中国宽大的农村人口中渗透率接近40%。
麦维德指出,虽然农村地区只有16%的家庭有电脑(像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居民中70%有电脑),但超过一半以上的农村网民去网吧上网(城市网民的这一比例在38%)。电脑公司开端越来越多地研究农村用户上网习惯的变更,作为推动业务增加的起源。
35岁以下人群成数字花费主流
虽然接触互联网的人群年纪范畴一再扩大,但波士顿咨询公司调查发明,中国大部分数字化花费来自35岁及以下人群,占中国网民的73%,并占中国全部上网小时数的80%以上。麦维德说明说:“企业要想发掘这一趋势带来的潜力,深入懂得这些群体的动机和行动至关重要。”
“娱乐和通信成为中国年轻网民最重要的两项网络需求。” 麦维德说。
中国网民最明显的习惯之一是,与应用电子邮件相比,更爱好发送即时消息。例如,中国87%的数字化用户上网发送即时消息,而上网发邮件的比例仅为53%。
“中国也是在线音乐、视频和游戏应用率最高的国家,在线浏览消息占比(低于日本)位居第二。可获取的内容是推动网络娱乐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网民可以通过视频和音乐网站获取大批的网络媒体内容。”
此外,网络平台也可以使数字化用户实时收重视要运动。例如,中国的NBA球迷通常更爱好上班时在线观看比赛的直播,而非事后在晚上通过CCTV观看转播。快速访问的另一个因素是,中国的网民在共享网站上传新内容的速度,比通过传统媒体渠道传播内容的速度要快很多。
而网络游戏是另一种越来越风行的娱乐情势。
“大学生、年轻的白领、十几岁的青少年、年轻的玩家和活泼的中年人,是网络花费的重要构成力量。” 麦维德总结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