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s抱怨GAP的时候是2004年,距离当时的CEO保罗·普莱斯勒(Paul Pressler)在2002年决定转变全部品牌的设计路线才两年,还看不出什么后果,但现在的GAP已经有了大牌设计师们撑腰,阵容相当强盛:有法国制鞋大师Pierre Hardy设计的鞋,有Stella McCartney设计的童装,最新一季的合作设计师则是大热的华裔设计师Alexander Wang,他为GAP设计了一系列售价在100美元以下的服装。
虽然GAP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器重设计,但在和大牌合作这件事上却不像同行们那样大肆张扬。比起去年淮海中路H&M门口上千人彻夜排队抢购Jimmy Choo的合作款女鞋,GAP的表现简直低调得离谱:当它推出Pierre Hardy设计的女鞋系列时,没有鞋盒,鞋子装在透明塑胶袋里,只在烫底上印着Designer Collection,连大师的名字都没提。
“我们不寻求那种第一天凌晨就有一千多个人排队的后果。”杨得铭说,“通常我们和设计师签约一年,不只是热烈一下子而已,我们要做细水长流的生意。”
更多设计细节暗藏在花费者未必能注意到的处所。贴心的细分尺码一向是这个品牌的特点。就拿牛仔裤来说,在标签上除了美版的8号、10号(分辨对应欧版的38号、40号)这样的标号外,还有A、R、L三个字母,分辨对应较短、正常和偏长的裤腿长度,方便腰围和臀围一样但身高比例不同的客人挑选到最符合自己身材的裤子。如果你到GAP的官网去看看,就会发明女装部被分成了娇小(Petite)和高大(Tall)两个部分,即使是同一款服装的同一个码,娇小型和高大型也会在大身、袖管、胯、裆等部位有不同的设计。
在中国,GAP打算进一步强调这种细分,他们安排了专门的团队来研究和设计合适本地花费者的款型,针对东西部、南北方市场设计一些合适当地人身型的款型。盼望这个例子不会冒犯到来自不同地区的读者,但这样说可能比较明白:同样的身高低,重庆姑娘腰短腿长,而上海姑娘相对腰长腿短,所以长款T恤更合适在上海卖,而短款的则会在重庆更受欢迎。
这是一个价格敏感的市场,H&M把牛仔裤卖到99块钱一条,优衣库的T恤很少超过100元,要打价格战的话,留给GAP的空间已经不大了。实际上,在欧美市场,GAP的价格要比另外那几家稍高一些,尤其从2002年保罗·普莱斯勒把20美元以下的产品全线砍掉之后,GAP品牌的市场定位就有了一点奇妙的提升:它貌似仍然身处高街平价军团中,价格却越来越向J.Crew、Ralph Lauren以及GAP自己团体旗下主攻中高端商务路线的Banana Republic靠拢。而在日本和韩国市场,GAP的售价比欧美市场更高,几乎从平民品牌变成了准大牌,通常一条牛仔裤要卖到100美元以上。
对于中国市场,GAP强调自己一向不走高毛利路线,又有30%的产品在中国生产,按照“以成本来定零售价”的原则,定价不会太高。杨得铭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定价,但在中国的售价应当不会和在美国的价格相差很多,比在日韩的便宜。另外,促销也必定会有—那么多款服饰,每款又有比别家更多的尺码,库存必定很高,当需要为新款腾出仓储空间的时候,旧款就会和国外一样打折出售。
到底算不算贵,得由揣着钱包走进店里的那些人说了算。GAP产品系列周全,试图取悦所有人,但这种想要照顾到花费者全家老小的定位也容易显得广泛而含混。好在这个问题与中国市场无关,在这里,花费者年纪被定位在25岁到35岁,也许会稍微高低浮动几岁,但大体上还算明白。
对这群人来说,网络购物和实体店购物一样重要。在中国的第一批四家实体店装修的时候,网络销售平台也正在搭建,网店将在年底之前和实体店同时开张。在竞争者中,除了优衣库,其它几家都还没有铺开网络销售,在市口和房租上占不到优势的GAP,显然盼望在网店业务上有所作为—即使在实体店销售额受到挫折的2008年,GAP的全球网络销售额也超过了10亿美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