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创业者一直到最后也没有找到商业模式。他们所创业的范畴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可以独立生存的利用,例如博客和微博客,他们最终统统败在了新浪、搜狐等传统门户手下。另一些社区创业者则在与腾讯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一个相对夸张的说法则是,中国2005年的互联网创业者,有一半折在了无所不为的腾讯手里。
被资本冲乱阵脚?
多年之后,邢勃对Feedsky的评价是:这个在产品上失败,运营上失败,在履行管理上也算不上成功的案例,在融资上却是一个成功案例,“其实我们一直有钱”,风险投资商投入的300万美元一直烧到了Feedsky最终卖给一家广告公司。
“WEB2.0的企业一旦有了VC进来之后,就会走上两个方向,要么VC会助你助得很厉害,你会变得很强盛,很多资源都会给你。但是,有时候你会发明逢迎他们,实际上方向会跑偏。”Feedsky设计所谓“平台”让风险投资商荷包大开之时,公司就开端跑偏了。其实,平台的呈现,其根源也在于资本引诱,“你要做一个让人一眼能看穿的东西,你就不好融钱了。”邢勃说。
方兴东早在2005年之前就已经因为批评微软而成为著名人物,但是2005年才是方兴东真正的成名时代,这一年也因为方兴东博客网的猖狂故事而被称为“博客年”。
方兴东博客网的失败,除了新浪网的竞争外,资本进入导致创业者技巧走形是更重要的原因。博客网创立于2002年,此后两三年里,一直没有进行商业运作,2005年,博客网成为最受风险投资商追捧的项目,方兴东回想,“大概有6000多万美元想投给我们,彼此之间竞争还非常厉害。”后来,方接收了软银等四家公司的1000万美元投资,那些没能投资博客网的风险投资转而找到博客网的竞争对手。
1000万风险投资的进入彻底打乱了博客网的发展节奏,公司迅速从数十人扩大到300多人,不谙管理的方兴东全面失控,网站在技巧上也遭遇瓶颈,其系统架构基本无法支撑千万流量。到年底,方兴东被剥夺了CEO的权利,博客网此后在与新浪的竞争中迅速落败。现在回头看,方兴东认为,当初选择风险投资, “不应当光看风险投资的名气,而要看他们给创业者真正带来的帮助。”
酷讯网则是另一个倒在资本温柔乡中的创业明星。2005年底,陈华、吴世春在北京创立酷讯网,为用户供给生活搜索服务。2006年初,酷讯网获得 200万美元风险投资,仅仅10个月后,酷讯又获得了投资商1000万美元投资,一年之内两次融资,陈华3小时搞定投资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但是过快的融资节奏让酷讯承担了超出才能范畴之内的压力,此后,酷讯网开端过早地进行各种盈利尝试,推出房产、工作等搜索服务。到2008年6月,酷讯网又放弃过去的模式进行战略转型,重新定位为“全球最大中文旅游搜索”,再一年之后,开创人吴世春、陈华先后离开公司。资本最终驱赶开创人离开,正是源于开创人一开端对于融资多多益善的误区,以及资本短期逐利本性的拔苗助长。
当然,大笔钞票也帮助了另一些创业者,例如王微的土豆网,数千万美元的投资建立了视频网站行业的高门槛,正是这样的门槛才遏制了新浪等门户,在进入该范畴时也不得不警惕掂量其中的风险,从而使得土豆网等视频网站避免了像博客网站那样轻易被门户网站采摘成功果实的命运。
2005年,在几乎所有WEB2.0的创业者聚会中都会看到一位特别的创业者—康录发,威客网站k68的开创人。这位在夏天总是穿着一件皱巴巴圆领 T恤,说话大大咧咧的创业者与其他WEB2.0公司开创人的高科技白领气质上有着天壤之别,很自然的,这位看起来有些土得掉渣的创业者始终没能获得风险投资青睐。出人意料的是,他那看起来同样土得掉渣的网站5年之后仍然在稳固运作。不久前,邢勃就享受了一次服务,在接到一家公司的一个设计任务后,他在 k68上发布了任务征集,一夜之间,他就拿到了50个计划,第二天他拿着计划交给客户时,客户惊呼,“你们的美工太牛了。”这让邢勃非常感叹,“k68很土,一直很土,保持很土,永远很土,但是就挺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