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封面
前后将近10年的微软经历,成为唐骏在中国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道路上越走越高的原发性动力。
一位早年也在微软大中华区工作过的职业经理人告诉本刊:其实,那一代从微软出来的经理人,都是各大公司的抢手货,“微软的光圈,加上我们的职业经验,去哪家公司都可以要到不错的薪酬”。
主笔◎王恺
与微软的告别
吴世雄,2003至2007年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用比较奇妙的口吻和本刊记者谈起唐骏:“他走的时候,我们是十八相送啊。”那个唐骏从陈永正手中接过微软(中国)声誉总裁证书的仪式,就是他一手操办的。他说:“好合好散嘛。我们也需要向外界阐明,微软中国最近的职位,有了一些变动,至于外界将之懂得为一次欢送仪式,那是外界的自由。”
后来被唐骏重复刻画的“豪情十年,告别微软”的仪式上,他被发布是从“微软退休”的。
这个证书含义何在?唐骏说,这个证书代表着他是“微软(中国)毕生声誉总裁”;还是如人所说,并非微软总部所颁布,只是大中华区所给予的一个嘉奖名目?吴世雄没有说明,只是说,这要问唐先生自己。
一位熟悉唐骏,当时担负微软中国高级经理的知情人告诉本刊记者:当时这个证书上确实写的是‘微软中国声誉总裁’,只有英文。但是,唐骏强调说:“这在微软历史上是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后一个,微软给了我这个毕生声誉,这是对我10年微软的确定。”
这位熟人淡淡地评价说:“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这个名称,慢慢成了传说中的毕生声誉总裁。这个说法,和他进微软前后的所谓四大发明,也在外面传播开了,在我们看来,都属于无伤大雅的小故事。毕竟,他在外面的民企江湖上行走,需要这些来傍身——外面的人更重视这套。”
在吴世雄看来,在当年,他们这些来自台湾地区的高管,相比起唐骏这批从大陆出去留学,再回国做高管的人,要成熟一些,甚至更本土化一些,熟悉规矩。“毕竟,我们接触跨国企业的时间更长,在中国工作的时间也更长。”他说,是陈永正主持微软的大中华区后,全部微软中国才走上正轨。
这是不是意味着唐骏的贡献不大?吴世雄还是那句话:“这要去问唐先生自己。”
1994年唐骏任职微软美国总部的研发部门,1997年回中国创办微软大中华区技巧支撑中心。2001年,这个技巧中心在上海市政府内挂牌,正式升格为微软全球技巧中心,比尔·盖茨到场,轰动一时。这也是唐骏在微软的最大贡献之一。
2002年,当时微软中国总裁高群耀离开,后来著书回想原因是与当时的大中华区总裁、同样是来自台湾地区的黄存义争执造成了离职,成果唐骏被黄存义扶持,从全球技巧中心负责人转职为微软(中国)总裁。知情人告诉本刊,当时唐骏很是跃跃欲试,但他也害怕和黄存义有抵触,所以即使到了正式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还是非常拘束。有人当时就指出,常年在台湾办公的黄存义之所以选择唐骏来负责微软中国,是因为他想“垂帘听政”。
黄存义当然坚决否定,他说之所以任命唐骏,是因为他事迹好,而且,“懂得中国”。
事实上,唐骏显然不是那么容易被黄存义制约的人,之所以从技巧中心转职,有他自己的打算。知情人告诉本刊,其实按照微软内部复杂的盘算方法,唐骏作为全球技巧中心负责人的职位并不比微软中国总裁的身份低多少,双方附属于总部不同的分支机构,可是,唐骏“重视了微软(中国)总裁的舞台”。
知情人告诉本刊,微软是个垄断型的销售软件的公司,“所以,这个职位该做的不仅是销售,而是搞政府公关,帮助政府打假,发动政府部门购置正版软件,去高校辅导学生应用正版软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