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豆瓣音乐频道,今年4月,消息团体旗下的社区网站聚友网(Myspace.cn)发布转型,新定位则也是瞄准“音乐互动社区”,“之前,我们做的只是一个泛泛的SNS,现在全部公司的力量都集中到音乐,给音乐人供给展现自己的内容、更新动态、演出情况发布的一套系统,帮助他们建立起和粉丝之间的互动。”聚友网(Myspace.cn)CEO魏来说。事实上,Myspace全球早在2008年就与三大唱片公司合资建立了mysapce music,瞄准音乐互动社区。7月底,行业里多了一位玩家——百度公司意欲推出的音乐范畴的社交网络平台“百度偶像”也开端了内测。
“这些社区给艺人和歌迷们供给了一整套系统的音乐服务,技巧门槛也非常低。注册一个账户便可以开端艺人的网络推广营销之路了。”在数字音乐研究者、虾米网商务拓展经理个篱说。
从上世纪末开端,传统音乐工业模式便遭到了数字化新技巧强有力的颠覆和冲击,此前一直高居音乐产业生物链顶端的唱片公司也在逐渐失去手中的“权势”。根据国际唱片协会最新报告,2009年全球音乐产品/服务销售收入中27%是来自数字化渠道(网络和移动渠道),达到42亿美金。正如数字化浪潮转变了这个产业的产品形态、分销流通方法一样;愈演愈烈的网络社会化的趋势则正在深入的影响着这个产业的生产组织方法。
对于此前游离在传统唱片公司大门外的海量音乐人来说,不断兴起的网络社区为他们供给了绕开唱片公司“破墙而出”的平台和机会。
像白羽一样,得益于网络社区的独立音乐人并非少数。目前,在豆瓣音乐频道中,已经申请入住的音乐人数量已经接近6000位,而在聚友网上,已经入住的音乐人则逼近4万。这些音乐人中,很大部分都是没有和唱片公司签约的独立音乐人。“大批未成名的独立音乐人需要这样的平台来发展自己的粉丝。”魏来说。
谈及网络社区对于这些音乐人的影响,独立音乐人苏遇最大的领会便是“投放宣传更集中了,也更便宜了,而且受众群很固定”。
苏遇出生于1986年,与曲风略显晦涩的白羽不同,他则是位作风“简约、温暖”的清新民谣歌手。“豆瓣上的人会比较爱好这种音乐作风”,苏遇说,目前,在他的豆瓣音乐人主页上,“遇见”们(苏的粉丝名称)的数量已经接近一万四千多名。今年7月,持续数周他都高居豆瓣风行音乐人排行榜的top1,这是豆瓣的后台系统根据用户的收听行动实时统计推送的排行榜。
“就目前而言,我就在豆瓣上(推广自己的音乐),其他的道路没有太去做。”苏遇说,去年6月,苏遇就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开端》与易石大橙签约独立发行,苏遇也尝试通过诸如电台,纸媒这些传统媒介去推广这张专辑,最终的领会是,“这些惯例的方法后果和性价比都不是很好。”
诸如此类的网络音乐社区在发展粉丝上,供给了此前诸如blog等互联网情势所不能及的优势,社区化服务(SNS)对艺人线上推广来说更加便捷了。而且,相比主流唱片公司的签约艺人们,独立音乐人们更愿意将自己的新曲目,甚至是伴奏及时的上传到网上,让乐迷们免费地收听或者下载,这自然能够集合到更多的人气。
“在Myspace或者豆瓣音乐之类的网络社区上得到一个不错的点击率,可能比那些地下乐队跑遍全国开无数专场演出更有后果。对于部分战斗在第二线或者说地下的独立音乐艺人来说,网络音乐社区甚至有可能是他们最重要的推广渠道。”个篱说。
在个篱看来,这些网络音乐社区里,音乐人获得所有的“关注”数据都反应在个人空间中,首先,这种直观反馈也是极具价值的。比如,从歌曲试听量断定最受欢迎的是哪首,从不断增加的歌迷群体中,可以懂得自己的群众基础以及歌迷年纪层散布等信息,从博客、微博客中关注度较高或能够引发热议的文章,或者歌迷的发帖讨论中,也可以懂得乐迷都对自己的哪些方面最感兴趣。而这些,都可成为调剂日后的音乐发展方向,安排自己的音乐打算的根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