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豆瓣颇具特点的无为方法不同,Myspace在这方面的尝试则更加积极主动。根据魏来的介绍,在Myspace.com上,除了为音乐人们发布音乐、公告演出信息、与粉丝互动这一些惯常的服务之外,也已经开端聚合了更多的功效。
譬如音乐人们可以调用YouTube或者优酷上的视频到自己的主页,通过搜索引擎抓取有关音乐人动态或消息,无名的独立音乐人们则可以发布微博客;甚至现在,音乐人们也可以在社区上销售T恤或者其他纪念品了。虽然目前,Myspace.com的收入还是以广告为主,但前段时间,Myspace美国也开端考虑让平台上音乐产出利润——推出付费收听或者下载的新模式。
在魏来看来,要让音乐社区的未来顺利落地,可供尝试的突破方向并不少。
譬如说版权,这些平台在吸引音乐人的同时,也集合了越来越多的音乐作品。
在魏来看来,这部分价值还远未被发掘,聚友网现在正在研究的一个典范,便是隆重文学,“他们建立了全部接洽出版和收费的系统,以及基于版权增值的操作模式,譬如说代理给网游和电影公司,对于音乐而言,这样的模式同样可供借鉴。”魏来说。
无线互联网兴起的趋势也同样重要,在Myspace美国,目前30%的流量是来自手机,而且,按照Myspace的东家消息团体的一贯主意,无线互联网的利用模式,也为基于内容的收费供给了更强的操作性。而根据国际唱片协会供给的数据,2009年中国音乐销售收入仅是5.7亿元国民币,其中62%来自于数字音乐销售收入。
“但首先,我们得持续揣摩如何在平台上集合大批的高质量音乐人和内容。”魏来说。
(本报记者陈晓平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