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镇张王村支部书记苏茂秋是个政策通,村里人都亲昵的称呼他"老苏"。苏茂秋外出务过工,时间还不短,见多识广,回到村里当了支书,一干就是十几年,干得还真不赖,因为老苏有心得,那就是用足用活新农村政策。
老苏认为用足用活新农村政策,首先村干部要擅长学习,深入懂得。"学而知之",通过学习,懂得和控制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精力本质,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农村"领头雁"应抢抓机会,不等、不靠。要联合本地实际,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精力,按照计划,发动、团结和带领全村村民投入新农村建设工程中。第三,村干部要坚固建立"当官为民"的思想。村民选你当"带头人",期望在你的带领下,实现村容村貌的转变、生活质量的进步、家庭经济的发展。在激流勇进的时代,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带来的只能是"止步不前"。
"干好事,干实事,不出事"
08年投资18万元、村办公楼每平方米560元的造价公开招标,及其他配套设施,村里选派了工地监理,工程质量可以说是良好。
投资1.2万元对卫生室进行了翻新改革,先预算后招标,工程质量得到了卫生局领导的认可。
健身场合的兴建、备料公开透明,村里选派了两名监理包清工,总投资5万余元,工程质量合格。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新农村建设的请求,张王村由市建筑设计院重新计划、按照社区标准,建设高标准4层居民楼,首先组织村民外出参观,进步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建居民楼这项严格而光荣的任务,摆在了支部村委一班人的面前,造福不能造业,必须走好法律程序,首先由购楼户交定金,开端钎探,图纸设计通过招标公司发布招标文件,吸引了市区四家建筑公司投标,最后以造价199万元的兖州市龙桥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中标,在招投标会上,小孟司法所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了监督,保证了招投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合法。司法所对建筑合同和监理合同的签订进行了监督,确保了合同的法律效率,防止了招投标及合同签订过程中可能呈现的暗箱操作问题。由购楼户代表全程监督,这是民心工程,要让老百姓住得放心、住得安心、住得舒心。
"借力发展,办成咱办不了的事"
张王村紧密接洽市国土资源局驻帮扶工作组,夯实基础,加强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理清了发展思路。世行三期农业开发项目期间,包村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在现场,修过路桥和进地桥40座,新打机井3眼,建井房20座,铺设低压电缆5公里,埋设pvc地下管道6公里。节前包村干部带着慰问品访问老党员、老干部和艰苦户,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筹建健身场合和居民楼的前期筹备工作中,包村干部积极出主意,想措施,争取政策,推动了居民楼的顺利开工。经过紧张施工,张王社区居民1号楼近期已交工,新楼设计合理,造型雅观。国土资源局已投资4万元,解决了居民楼的自来水对接和排污管道的铺设问题。同时,在上级惠农政策的支撑下,国土资源局又投资7万元新建一座照明变压器楼子250千伏安变压器及低压线路安装架设完毕,已投入应用。
"农家书屋"分外忙
在农村,一提起冬天你会想起什么?估计会想到围着火炉,喝着热茶聊天的场景吧!但在张王村,这样的场景已成过去。本来呀,人们都集中到村委大院的"农家书屋"充电去了。无论是小孩、大人还是老人在这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让更多的农民控制农业科技,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撑下,投资新建了高标准的"农家书屋",并购置和征集到1300余册有关种植、养殖、加工方面的图书和光盘,订阅报纸和杂志20余种,配备了DVD、投影仪、电视机等播放设备。同时充分利用村里的远程教导设备,为村民收集种植、养殖等各方面的信息和视频,收拾后以备村民查找和收看。
同时该村以"农家书屋"为依托,成立各种种植、养殖互助小组,让农民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带动发展。该村有很多种植生姜的农户,通过在农家书屋学习,优化了传统的种植方法,使得生姜产量有了很大进步。如今,到农家书屋"充电"、休闲,已成为张王村农民的新时尚,也成为新农村发展中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济宁新闻 > 小孟镇张王村:老苏的政策经
小孟镇张王村:老苏的政策经
时间:2010-06-20 16:12来源:东方圣城网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郭里镇投资30多万元为农民添加科技“营养餐”
下一篇:“千名人才引进”打算今年纳才859人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