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平衡食物有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对身材的影响也不同。酸味能健脾开胃,增进食欲,酸味食物也是维生素C的“富矿”;甜味来自于糖分,而糖是人体热量的重要起源,可补气生血,解除肌肉紧张,加强肝脏解毒功效;苦味来自于有机碱,具有除湿利尿之功,且富含氨基酸与抗癌作用很强的维生素B17;辣味由辣椒碱产生,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进步淀粉酶的活性,并可增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咸
味与盐分有关,可向人体供给钠、氯两种电解质,调节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渗透压及正常水盐代谢,在夏天出汗多的情况下不可疏忽。但五味也有弊病,酸食过多伤脾,甜食过多伤肾,苦食过多伤肺,辣味过多伤肝,咸食诱发高血压。一碗面条,将几种或多种味道融入其中,不偏不废,不仅口感丰富,也有利健康。
面条的吃法也很多,有干有稀,有凉有热,有多种烹调方法,有多种口味,有家常面,也有传统小吃,这些丰富的品种与上述的诸多平衡,真的是香喷喷,好吃看得见。
■夏至时节饮食安排应注意的问题
天热要补充蛋白质
天热时往往胃口不好,尤其对脂肪类食物提不起兴趣。但出汗会丧失大批水分,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也会随汗水流失。同时,人体内的蛋白质在高温气象里接收率降落,而分解速度加快,因此要注意补充蛋白质。
动物蛋白重要来自肉类、禽蛋类和水产类,优质植物蛋白的起源重要是豆类和坚果。鸭肉是夏天的最佳肉食,能“滋五脏三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解水,养胃生津”(《日用本草》),特别合适苦夏、上火、体内生热者食用,很符合中医“热者寒之”的饮食原则。另外,兔肉性凉,营养丰富,胆固醇含量很低,也很合适夏季食用。夏天空气湿度增高,湿易伤脾,湿热交蒸,人会头昏疲惫,食欲不振。而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功效,夏至时节食用能有效缓解上述湿热的表现,令人神清气爽。
有意识地选择防燥清火的食物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许多蔬菜都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之功,吃面条时可以多选择芹菜、莴笋、茼蒿、丝瓜、苦瓜、莲藕等。它们不仅是夏季的家常蔬菜,而且老幼皆宜。像百合、杏仁、莲藕、荸荠等,从中医学理论看,都有宣肺除疾、润燥下气的作用,把它们作为菜码或小菜点缀都是很不错的。
大骨汤面不是最好选择
许多人爱好吃大骨汤面,认为又香又有营养,还富含钙。其实,骨汤之所以香浓,是因为骨头的骨髓中储存了铁和其他一些营养,但重要是蕴藏脂质,香浓重要来自于此。至于钙,必需要加醋才干使其从骨中分解出来,但为了口味,一般不可能加多,所以大骨汤的钙含量还不及牛奶多。另外,大骨汤也属于酸性食物,面条也属于酸性,这样的搭配并不符合平衡膳食的原则。
别忘了喝面汤
许多人把面条捞出来,面汤就扔掉了,这很惋惜。俗话说,原汤化原食。从营养学角度说,这是有必定道理的。这个“化”有两层意义:一是“消化”,煮面时,其表面的淀粉会散落到汤中,煮沸后,淀粉颗粒会分解为糊精,能帮助消化食物。面汤中还含有消化酶,也有助于消化。二是“补充”,面粉中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很丰富,但在水煮加热的过程中,B族维生素会流失到汤里,其量可占原食物的50%,因此喝汤能在必定程度上补充面食在烹调过程中流失的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