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城区目前已确定3处公租房建设,其中2处已完成主体建设,总共614套公租房。推行公租房建设旨在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及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是我市今年住房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介绍,至6月底,山东职业理工学院9173平方米、310套;济宁医学院6000平方米、100套教师公寓已完成主体建设;高新区12900平方米、204套大学生公寓施工监理已完成招投标,开工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济宁市城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已审议通过,即将出台实施。此外,泗水县海螺水泥厂的6200平方米、310套职工集体公寓也已完成主体建设。
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继推进廉租住房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后,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据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积极推进,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逐步缓解,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既不符合现行住房保障条件,又无力通过市场购买或租赁住房,同时,新职工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也亟需改善。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可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及其他困难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有利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利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合理引导住房投资和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