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花纹、肉质松软、多汁味浓。”在第十届专博会上,梁山县科龙畜牧产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档牛肉精彩亮相并赢得一片喝采。这是该公司承担的“优质鲁西黄牛新品系选育提高”课题取得的最新成果。该课题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今年7月初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这是梁山县积极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缩影。梁山县注重发挥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在农业上大作科技文章,加快了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
科技兴菇妙招迭出
食用菌产业越“种”越大
梁山县通过依托科研机构加大食用菌培育技术研发力度、加强菇农技术培训等方式,力促全县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使全县食用菌产业越“种”越大。
在梁山县馆驿镇现代高新食用菌产业园记者看到,一座座智能控温控湿食用菌生产车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这里,食用菌生产实现了周年化运作,每年巧打冬、夏两季季节差,实现了经济效益翻两番、三番。在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梁山县依托山东省食用菌专家顾问团、鲁东大学食用菌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和16家食用菌龙头企,选育了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秀珍菇一批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食用菌品种,形成了辐射力强的菌种创新源;建设了集科研、示范、培训、观光于一体的山东省食用菌专家科技大院,指导企业建设优质节能生产厂房,对菇农开展绿色安全、林地生产、工厂化栽培、废料再利用等技术培训,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食用菌专业队伍;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新建工厂化生产和加工企业的新进设备补贴,对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菌种规范经营、农民培训进行奖励,对规模设施种植给予补贴;在生产过程中,统一菌包生产、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模式,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效益和竞争力。
目前,梁山县已在馆驿镇、小路口镇、韩岗镇、赵?堆乡建成荣善、中鑫、益鲁、山珍、瑞芝生物、兴沃佳等食用菌生产基地50多处,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10个,成立了15个食用菌合作经济组织,以金针菇、杏鲍菇、猪肚菇、银耳、木耳、灵芝、虫草为主要种植品种的食用菌种植面积达了400万平方米,上千户农民从中受益,巩固了“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的地位。
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输入新鲜血液
牛羊肉端上世博会“餐桌”
梁山县在巩固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基础上,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为全县畜牧业的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提升了鲁西南规模最大的畜牧生产加工基地的地位。
梁山县科龙畜牧产业有限公司利用国家 “863”计划课题“优质鲁西黄牛新品系选育提高”研究项目,出栏了一批高档育肥肉牛,肉质达到国际A2、A3级标准,在第十届专博会上受到广泛青睐。同时,该公司实施的国家‘863’青山羊保种繁育项目,使基本绝迹的“国宝”青山羊在鲁西南地区重新繁育,目前已存栏32000余只,为全县培育特色食品加工业打下了基础。该县山东臻嘉食品公司、山东日照山河肉类食品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及标准,生产出牛肉、羊肉于今年4月初成功端上了世博会的“餐桌”。臻嘉食品公司生产的“臻嘉牌”系列牛肉在2009年还被指定为十一届全运会专用产品。
据了解,目前,梁山县已拥有科龙畜牧、臻嘉食品、日照山河、九利食品、樱源鸭食品等规模以上畜牧加工龙头企业15家,拥有标准化肉鸭、肉鸡养殖大棚500多个,年可出栏家禽1028万羽、家畜49.48万头。
发展现代农业培植又一亮点
一棵白菜重量增加近一斤
“测土配方施肥”和无公害蔬菜种植是近年来梁山县在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培植的又一“亮点”。去年,梁山县杨营镇侯寺村的村民李继业种了2亩大白菜,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每亩投资230元,比以往施肥少投入100元。大白菜收获后单体重量却比以往增加了近500克,且白菜口感好、卖得快。
据相关人员介绍,近年来,梁山县承担实施了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增产”项目,共采集不同作物土壤样本5080个,测试分析16000项次,为调整施肥结构和指导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促进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该县位于黄河滩区的黑虎庙乡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每天都有许多外地货车出出进进,100多个蔬菜大棚生产的 “瑞克斯旺”等品种的大菜椒,每公斤卖到5元左右,仍供不应求。另据介绍,该县馆驿镇及韩垓镇油坊村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菜农们在县里派驻的“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引进优良蔬菜品种,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地膜和大拱棚棚膜双层覆盖技术、嫁接技术、配方施肥、无公害生产等多项实用新技术,实现了商品提早上市,提高了产量和品质,产品畅销到北京、济南、泰安等大中城市。
目前,该县通过无公害认证的基地达到40余个,认证产品57个,馆驿镇荣善菌业生产的白金针菇、拳铺镇出产的韩国梨已通过绿色产品认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