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现场
昨日记者自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目前烟台每天平均有60000部手机走向世界。而每10000部手机的检测周期,由此前的1天缩短到5分钟!在贸易保护动辄棒喝的今天,一部问题手机,就是一颗可能引发贸易战的“手雷”。一部手机,用0.03秒查验,能保证卖到国外没事么?
众多企业受制于“标准门”
浪潮LG,一直是“烟台造”手机的骄傲之一。然而,迟迟未能打开欧洲市场却成为这家企业难以言说的隐痛。
“欧洲是手机花费最宏大的市场之一,拿到输欧‘通行证’,必须迈过一个门槛:ROHS指令。”LG浪潮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通关部部长王军告诉记者,该指令规定,投放欧洲市场的电子电气设备中,铅、镉等多种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规定限量。如果达不到绿色标记认证,手机等机电产品将不能出口欧盟。
那么,是什么令LG不敢轻易进军欧洲市场?答案是———过长的产业链条所形成的质量安全监管“真空”。
“烟台人都知道‘LG’,但不知道本地还有一家韩企。它只为LG配套生产电池,并不单独出口,也不在华内销,因此形成了监管空白。而这家企业因自身检测手段有限,无法确保每一块电池都安全无患!”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开发区办事处主任王虎说明说。
“我们专门生产电池,也只为LG手机配套,并不单独出口。因此,去年8月之前,我们尚不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序列中。”同和藤化堂电子能源(烟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技巧壁垒升级,每月产出的170万块电池中有一块出了问题,成果都是毁灭性的。但每万部手机的出口查验速度为“一日”,这让企业方感到慢了些。
出口产品德量国外“零通报”
如何使出口再度提速?烟台一度学习此前国内多采用的视频监控,即借鉴“道路交通管理”方法,但缺点是,个别“急功近利”的企业,可能偷梁换柱,从而弄虚作假。
“烟台出口信息技巧产品德量安全示范区”正式建设实行后,对出口产品的监控方法产生变更。在办事处电子监控室,记者看到烟台自主开发的“拳头软件”———“远程检验监督系统”,正在全程监控着出口手机产品的质量参数,显示屏上曲线不断变更、延伸。
“目前,每天平均有6万部手机从烟台走向世界,每1万部手机的检验周期,由1天缩短到5分钟。”办事处副主任邱学军介绍,这套系统使检测速度和正确度都大大提升。
据最新统计,今年1至5月份,烟台出口IT产品德量安全监管示范区,一共出口手机、电脑、DVD、游戏机等40多亿美元,同比增加87%,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保持出口产品德量国外“零通报”,每年约为出口企业节俭检测成本500万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