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第75军的主要活动范围在湖北湖南四川一带,为什么大老远跑到浙江来征兵?
这跟蒋介石及第75军的出身有关。
第75军的前身是北洋军阀孙传芳所属“五省联军”的浙军第2师。北伐战争时,浙军第2师投奔北伐军,后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师。
浙江是蒋介石的家乡,所以在北伐中投效北伐军的原浙江部队,都受到蒋介石的青睐。
1937年8月,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整编,第6师迅速扩编成第75军,第一任军长便是浙江嵊县人周碞。
1941年3月,周碞升任第26集团军总司令,施北衡继任75军军长,施北衡是浙江缙云人。1942年10月,施北衡升任第26集团军副总司令,柳际明继任军长,柳际明也是浙江人,临海的。
既然历任长官都是浙江人,而且最早的士兵也都是浙江人,所以75军后来到浙江征兵也就不奇怪了。
抗战时第75军
打过很多硬仗
从现有文史资料看,当年这支浙江子弟众多的抗日部队,几乎参加了抗战时期所有的重大战役。
1937年8月到10月,上海,参加淞沪会战。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6个旅共30余万人,最后死伤7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共60余万人,伤亡15万余人。
1938年3月,山东,参加台儿庄战役。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1938年6月至10月,参加武汉会战。这次会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寇4万人,还有近10万日寇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极大地消耗了日寇的有生力量。
1939年5月,湖北,参加随(县)枣(阳)会战。1939年5月1日至20日,武汉会战之后,日寇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省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
日军对中国军队使用毒气,中国官兵缺少防护设备,损失惨重,曾一度处于被动局面,后经全体将士浴血奋战,最终彻底击败了日军围歼中国军队的企图,并使之付出惨重代价。日军死伤1.3万余人,遗尸5000余具,达到了牵制消耗日军目的。
1940年5月、6月,湖北,参加枣宜会战。
1941年9月,湖南,参加长沙会战。1941年9月至10月1日,日军集结5个师,30余艘军舰,100余架飞机,共12万余兵力。中国军队则出动了第3、5、6、9战区,共33个师的兵力。这次会战历时33天,日军伤亡4.8万余人,被击落飞机3架,击沉汽艇7艘,攻占长沙计划宣告破产。
1943年5月至6月,湖北,参加鄂西会战。日寇沿长江向上游进攻,国民党第18军坚守石牌要塞,第75军等其他部队夹击日寇,歼灭敌军4000人,彻底粉碎了日军入川的计划。
1943年11月,湖南,参加常德会战。常德会战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后来有人回忆说,“常德城内不论白天还是晚上,街道上见不到百姓,只有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的军用电话线”。日军战后也以“凄绝”来形容这场战役。国民党军队共计损失6万余人,日军损失也达万人。
75军在宜昌的一次战斗
见习记者 陈锴凯
198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选编的《文史资料》,收录了张泉所著的《抗战时期鄂西战地采访散记》,其中讲到发生在宜昌的一次小战斗:
一九四四年秋,日军发动了湘桂攻势,衡阳的保卫战正处于激烈阶段,我宜昌前线部队,为策应湘桂作战,以牵制敌人不能向湘南转运兵力,我军向宜昌之敌,作了一次规模不大的攻击。我同重庆扫荡报战地特派员张建心和中央社摄影记者蔡述文,到战地前沿作了一次采访。
一天,我们在秭归县城附近九龙滩上的一所房子里,得到第二十六集团军总部的通知;前方我军正有所行动,要我们马上到前线去观战。我们接到通知立即出发,首先到了驻在香溪的二十六集团军总部。总司令周碞十分亲切地接待了我们,并告诉我们总部已奉命令,在近期之内,要对我正面宜昌之敌,发动攻击,要我们到前面去看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