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香溪停留了一天,即出发到前线……到了雾渡河,前方派了马把我们接到军指挥所。我们骑马在山地穿行中,敌人不时发射稀疏的炮弹,在我们远近爆炸,这是敌人扰乱性的点面射击,谁也不去理会它。
这里的道路都加以破坏,凡是溪沟山涧均一律架设简易的活动桥梁,只能通过行人骡马,一遇敌情即行拆除,以阻止敌人车辆炮兵运行,这就是所谓的“山地阻塞战”。“阻塞战术”的发明人是七十五军军长柳际明。
担任这次攻击的主攻部队,是七十五军预四师,攻击的目标是宜昌西面的小溪塔。发起攻击的头天下午,我空军派了六架飞机飞临上空,我方地面指示目标,飞机在敌人占领的山头上投下数枚炸弹,自敌上空绕了一圈后即行飞去。
翌日拂晓前,我们爬上指挥所的一座小山头。这次战斗由柳际明军长直接指挥,他告诉我们,前面就要开始攻击。
顷刻间,炮兵集中射击,轰隆隆的炮弹爆炸声从敌阵中传来,接着步机枪声响成一片,约半个小时后,前面担任攻击的团长,用电话告捷说,我步兵正攻占了某某高地。
大家正为此初战告捷高兴时,只见敌军两侧高地上的探照灯和照明弹把阵地照得通明,敌炮向我攻占的山头猛烈轰击,我步兵完全暴露在阵地面上,敌军均隐蔽在坚固的工事中。在密集的炮火中我军遭到重大伤亡,虽然柳军长在电话中一再命令冲上去的部队要坚持,但终因摧毁不了敌人的坚固工事,只得退了下来。
敌人为了固守宜昌在小溪塔一带山地构筑了坚固工事,碉堡群之间连接有掩盖的交通壕, 山坳里开凿了一些洞穴,阵地前设置了数道鹿岩铁丝网等障碍物,使我攻击部队不易接近,即使攻上去了,敌人躲进山洞,指挥炮兵射击,也无法立足。本来这次局部进攻仅是策应性地牵制敌人,所以后来除派出小部队进行零星战斗外,没有采取大的行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