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新蓝海
■本刊记者 王运宝 邱积敏
在白热化的城市竞争中,没有一个城市能够集聚所有的经济要素,但是,为什么有的城市能够找到新生长空间而一路领先?为什么有的城市却陷入红海陷阱而发展迟滞?
如果城市决策者能够在某一个方面找到新的增加点,并且抓住这个增加点,就能够在城市竞争中争先进位、跨越赶超。这种奇特而优势的经济要素,就是城市领导一直在寻求的“新蓝海”。可以说,寻找新的经济增加点,每个城市都有机会。那么,一座城市在竞争中应当摆脱哪些陷阱?城市决策者需要怎样的“慧眼”,才干找到城市经济新的增加空间?一座城市如何冲破思维的窠臼?
缭绕上述问题,本刊与著名城市研究专家展开了一次思想交换。
风物长宜放眼量
《决策》:一座城市要发展,必须寻找到新的经济增加点,怎样寻找这个点?
张巨功:要正确地找到新的经济增加点,必须对影响城市发展的要素进行比较正确的分析、研究和把握。这些要素首先是一座城市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要素,是发明财富的基础,比如说煤炭资源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产业集群,这些都是物质的、有形的资源要素。
第二是精力的、文化的资源。首先是观念要领先,这个方面好像看不见,但一直在施展着重要作用,能够产生很多的火花。这些是软性资源。再向深层分析,就是一座城市拥有的人才资源,人才资源包含历史的、现代的。要害是要看是不是真正的把资源进行了很好的创意和计划,因为资源是一直都存在的,但不必定就能够转化成经济发展的资源。如果没有先进的观念和理念,也是打造不出来的。另一方面,要对这些资源的可普及型,即资源的可发光性进行认真的分析,看看他们能不能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加点、新蓝海。
《决策》:有没有具体的实践案例?
张巨功:湖南的耒阳市就是一个典范。一开端是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怎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了耒阳是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故乡。四大发明在全世界都知道,而且造纸术的贡献格外宏大,因此,能不能建设蔡伦大道、蔡伦公园、蔡伦与造纸术博物馆?就是开发一系列的蔡伦产品,正好耒阳与南岳衡山又连接在一起,通过打造蔡伦品牌,就完整转变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状态。同时,耒阳境内还生长着号称全世界面积最大的竹海,我们就建议改名为蔡伦竹海,因为蔡伦造纸是用竹纤维的。然后,在竹海里面再建设若干个造纸的小作坊,这样一来,就把旅游经济和文化联合起来了。
经过专家调研之后,就写出了一套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可操作性计划,这个创意现在成了耒阳市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决策主题,就是打造世界级的蔡伦文化和造纸术中心。我们认为,蔡伦品牌的打造,必定会为耒阳带来不可估计的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
《决策》:通过火析具体的案例会发明,一个城市发展要开辟新的成长空间,首先是定位正确,那么,怎样做才干不脱离城市个性、城市资源特点,或者说不是在幻想?
陈秀山:一座城市的发展,既要超前,又要有战略性,但有时候也需要耐得住寂寞。要超前而不是跟进,跟进就成了劣势,但超前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乱作为,要分析城市的潜力,要有现实可能性。不能别人搞什么就跟着搞什么,更不能一窝蜂,任何城市都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断定发展方向,重复别人不可能走出一条新路来。
曹有挥:某一座城市的区位好,很多要素就会向这座城市集聚,但也不消除偶然因素的作用,往往是一个偶然因素的转变,其他要素都朝一个方向凑集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一阵风吹来,很随机地把种子带到一片土地上,只有遇到合适的土地,才干生根发芽;遇不到合适的土地,就永远长不起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