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民主党党首菅直人14日在党首选举中,出人意料地以明显优势击败唯一竞争对手、前干事长小泽一郎,成功连任并将继续担任首相。 普通党员、支持者及地方议员是菅直人赢得这场“横纲对决”的关键。预计他接下来将改组内阁和党领导层,是否起用小泽这位大佬担任要职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两位大佬都说“有梦” 民主党当天下午2时在首都东京一家饭店召开临时党代表大会。小泽、菅直人先后上台,作15分钟最后竞选演说,民主党国会参、众议员随后投票。 日本媒体先前预计,大约30名国会议员没有明确表态,选举结果难以预测,由于民主党党首选举曾出现候选人发表演说后、议员开始投票前形势突变的情况,菅直人和小泽“最后的拉票演说”将成为当天焦点。 小泽和菅直人也为最后演说煞费苦心。而两人演说听起来居然几乎如出一辙:小泽说“我有梦想和雄心”,菅直人说“我也有一个梦”;小泽说,要让日本重振雄风,“把火炬传给下一代”;菅直人说,“要把一个充满活力的日本交给下一代”。 这两位民主党元老均回顾个人从政生涯,突出打破“官僚政治”这一坚持数十年的理念,强调希望建设“人人互助”或“人人参与”的日本。 不过,日本广播协会指出,虽然小泽和菅直人都强调改变“官僚政治”,但这并非日本眼下面临的最大难题,民众最关心经济复苏、老龄化社会和民生议题。 正如菅直人在演说中所说“日本当前第一要务是重振经济、创造就业”,民众担心,菅直人上任才3个多月,首相频繁更迭,让人感到厌烦。先前多项民意调查显示,大约七成民众希望菅直人留任,几乎四倍于小泽支持者。 赢得民意连任首相 最终计票结果显示,菅直人在国会议员票上与小泽基本持平,但赢在民意和舆论。 地方议员、普通党员和“党友”即注册支持者投票计票结果先公布。根据民主党党首选举“点数制”,地方议员票计100点,普通党员和“党友”共计300点。 菅直人获普通党员和“党友”票249点,小泽仅获51点。地方议员票上,菅直人获60点,小泽获40点。全场目光集中到接下来公布的国会议员票计票结果。 411名民主党议员中,409人参加投票,其中3票为无效票。根据民主党党首选举“点数制”,国会议员每票权重计两点,菅直人获412点,小泽获400点。 这样,菅直人获721点,以达到过半所需612点胜出;由于他成功连任执政党党首,无需国会指名选举即可继续担任首相。 小泽获491点,这位以擅长选战和后台操纵著称的“幕后将军”黯然告负。 尽管他在最后演说一开始就为政治献金丑闻道歉,强调“或许这是我最后一次在你们面前发言”,是“最后为国民服务的机会”,愿尽“最后努力”,但最终未能如愿。 结果公布后,菅直人上台发表获胜感言。他一一感谢国会议员、地方议员、普通党员和支持者,感谢全体国民,“感谢过去几年小泽给我的指导”。 这时,电视转播镜头对准小泽。他睁开眼,舔一下嘴唇,随后紧闭双眼。 党内团结是个难题 菅直人胜选后誓言为“重新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日本赌上生命、付出生命”。 他说,为把这样一个日本交给下一代,最重要的是保持全党团结。“我将竭尽全力,坚持让党内每一名成员都能展示他或她的能力。” 日本共同社分析,菅直人可能于下周早些时候完成内阁和党领导层改组,是否起用小泽担任要职将成为最大焦点。由于菅直人内阁上台以来呈现“脱小泽”姿态,能否保持党内团结将取决于他今后如何对待小泽和小泽派国会议员。 重建经济面临挑战 菅直人当天傍晚在民主党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说:“作为众议院议员,我的任期还有3年,我将专注于日本经济。” “我将带着这一决心履行作为首相的职责。” 然而,菅直人成功连任,并没有打消市场的不确定性。菅直人胜选后,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升至1美元兑83.09日元,攀上15年来最高点,但稍后回落至1美元兑83.30日元。 尽管菅直人多次对日元升值表示关注,但他至今不愿意直接干预汇市,倒是竞选对手小泽频频展现不惜干预市场的强硬姿态。(据新华社电 记者胡若愚) “一年三选相”的尴尬 14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民主党党首选举中击败党内大佬小泽一郎。日本政坛得以避免“一年三换相”,但“一年三选相”仍令人叹为观止。 从选举结果看,菅直人赢得的国会议员选票仅略高于小泽,更重要的胜负之钥握在民主党党员、党友以及地方议员手中,而这些人的投票倾向易受舆论和民意左右。可以说,菅直人胜在民意支持高于对手。耐人寻味的是,民众支持菅直人,最主要的考量是不希望政坛持续动荡。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失去的十年”,政坛动荡也在加剧。2000年以来,除小泉纯一郎政权维持5年之久外,其余时间平均不到一年换一次首相。民主党去年8月经众议院选举击败长期执政的自民党,首次实现政权更迭,但上台后也很快重蹈覆辙: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和前干事长小泽一郎因为政治资金等事件波及,于今年6月双双宣布辞职;菅直人经过党首选举继位后不久,就因参议院选举失利,连任前景一度蒙上阴影,险些成为日本战后最“短命”的三位首相之一。 在日本这个以生产耐久优质工业品著称的国家,政坛似乎是一条有“设计缺陷”的生产线,其终端“产品”——首相难称“耐久”,这背后有经济环境、政治生态、舆论氛围等多重原因。 概言之,经济长期不景气,使民众极易对执政党不满;执政党为挽回民意,倾向于以首相和内阁辞职来尽快“灭火”;新组建内阁又很快沦为执政党内“分肥”平台,催生新一轮权力斗争。此外,党首选举与国会选举日程的错位,进一步加快了政局动荡频率。 政局反复动荡,直接后果之一是容易出现“政治真空”。在内政层面,“政治真空”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同样,“政治真空”也会作用于外交领域,致使政策反复和决策缺位。有时候,角逐各方会为了选举利益采取短视的外交策略,从而危及国家的长远利益,个别情况下,“政治真空”甚至会给别有用心者“绑架”一国外交政策的机会。 菅直人成功连任,应该稍能抚平民众和市场对政局不稳的不安心理,但小泽虽败,党内影响力犹存。考虑到小泽漫长政治生涯中屡试不爽的政界重组做法,一些观察人士担心,这场选举的后遗症可能为下一次政治动荡埋下隐患。(据新华社电 记者冯武勇) 菅直人简历 人物资料 菅直人1946年10月10日出生,1970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理学部,1980年6月首次当选众议员,1994年1月加入日本新党。1996年9月,他与鸠山由纪夫等人组建民主党,并与鸠山共同出任代表(党首),是民主党创始人之一。他与鸠山、干事长小泽一郎一起被视为民主党的“三驾马车”。 菅直人1997年9月当选民主党代表,次年1月再次当选。1998年4月,民主党与其他三党合并成立“新”民主党后,菅直人仍任党代表,直至1999年9月去职。 他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任民主党干事长,2002年12月再次当选为民主党代表,2004年5月辞职。2009年9月鸠山出任日本首相后,菅直人出任副首相兼财务大臣,并任民主党党首代理。2010年6月4日当选民主党代表,同日当选为首相。 |
责任编辑:沈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