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用工缺口,不少企业设备闲置。
山东省济宁市相关部门摸底调查显示,截至9月28日,全市中小企业工人需求5.1万人、满足条件工人仅2.3万人,缺口达2.8万人,比上月增加12.4%,与去年同比增加63.7%,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机械加工、服装纺织、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济宁市中小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中小企业产能复苏,用工需求明显增加,加上中小企业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以及就业多向分流是中小企业用工缺口的主要原因。
每周两次派人去招聘
“这个车间是今年厂子新上的一个项目,再招40个人也不多。”任城开发区某机械公司陈经理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现在的用工缺口近50%。
“原本三班倒的流水线,现在只能是一班人干。很多货单都不敢接,很多机床都空着,不是放着钱不去挣,而是太缺人手。”陈经理指着车间内闲置的几台机床说,目前机械行业缺工比较严重,尤其是缺少熟练的车床工和焊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偌大的车间内仅有几个工人在操作,车间内的五台机床也仅有两台操作使用。隔壁的焊工车间内,几名年轻的技术工人围着一个看上去较年长的熟练技工请教。
陈经理说,现在。为了能解决厂里人手紧的难题,他没少费脑子。每周两次派专人跑人才市场招聘,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次从技校招了50人,培养了半年刚能干活了,最后只留下4个。加上同行之间的竞争,熟练工就更难招了。”为了能留下熟练工,公司专门建了餐厅,为稳定员工的出勤率,还设立了出勤奖计入基本工资,只要工作半年就给办五险。即使这样,一些大型企业只要给出极具吸引力的工资待遇,就能轻松将这些人才“挖走”。
“我们公司1-8月就损失600万元订单,为了招到人,今年又进行了两次大幅提薪,光这一项就增加成本150多万元。”曲阜市舜鑫工艺品公司相关负责人感叹,为了招工,企业还投资改善了工人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条件,提高企业吸引力、凝聚力。
机械行业缺工是普遍现象
一家机械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目前机械行业缺工是普遍现象,由于观念问题,技工本身人就少,而培养一个熟练工需要3-5年的时间,技术工出现了断层。另外一些技校培养的学生理论性强,去企业实践机会有限,几个人观摩一台机器,缺少实践造成机器的损毁,也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再就是培养多年的熟练工跳槽频繁。他前几年重点培养的几个人才最后留下的只有1人,其余的全去了大城市或被大企业挖走了,“上个月秋收农忙也是一个原因,很多工人都请假回家干农活了,这个月才陆续回来。”
“我们企业发展10多年,效益一直上不去。”一家出口加工企业的老板说,他们做出口饰品工艺比较简单,用工量大,属于季节性生产,很多员工都是兼职工,行业低价竞争很厉害,关键是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更新换代慢,附加值低,企业效益上不去。
“中小企业用工需求大,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以及就业多向分流是中小企业用工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济宁市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在人力市场,求职者受就业观念影响,不愿到中小企业工作;企业不愿承担工人培训成本,希望招收熟练技工。
受此影响,人才市场供应结构性不足明显。此外,用工途径多样化,就业多向分流也是一部分原因。受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村劳动力认为外出打工不合算,选择留村务农。各地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三产服务业等行业吸收了大量人力资源。济宁作为劳务输出大市,很多县市每年都有10多万人到国外或沿海发达城市打工。
企业竞争加剧,也是造成工人流动性增强的原因。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渐趋减缓和国内经济好转,各类企业产能复苏,效益明显好转,用工需求增加,但用工紧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企业间争抢工人现象加剧。部分有实力大型企业提高工资待遇招聘熟练技术工人,致使中小企业熟练工流失严重。
建议建人力市场预警机制
“企业缺工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使得企业生产紧张,工人劳动强度增加,如期交货压力增强,部分企业甚至被迫放弃订单。为缓解中小企业用工紧张状况,我们已向市政府提出建议。”济宁市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议建立人力市场预警机制,引导双方合理分流,在提供用工双方信息和交流平台的基础上,跟踪掌握行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短缺情况,分析求职者数量和结构变化,及时发布劳动力供求趋势和预警信息,有序引导劳动力流向。
同时,加强劳动监察执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引导用人单位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稳定就业岗位。此外,还支持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建议在企业自筹学费的基础上,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支持中小企业单独或联合技校、职校等单位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养熟练技术工人、技师,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李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