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省政府启动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来,山东省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连续三年把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列为为民所办“十件实事”。截至11月13日,纳入国家和省2008至2010年除险加固规划的共计19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竣工验收,如期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安全、优质、提前、全面”目标。
据了解,县(市)水利局实行了领导班子成员、技术人员包乡镇、包工程责任制,做到关口前移,源头控制;市水利局把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与包保防汛工作挂钩,成立专门督导组,实行一周一调度一通报制度,及时下发督导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工程进展。严格“四制”管理,成立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安全与质量监督项目站,建立健全了法人负责、监理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
近几年来,济宁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相对集中,资金配套压力大,市政府克服困难、积极筹措,市以上补助资金小(1)型按设计批复的60%,小(2)型按与省同比例的标准进行补助,足额落实补助资金5580.48万元,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有关县市通过贷款、社会融资,投劳折资等有效弥补了资金缺口。
通过三年的持续建设,济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初步实现了“加固一座水库、确保一方平安、供给一方水源、灌溉一方农田、改善一方环境、发展一方经济”的目标,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赞扬和热烈拥护,取得明显的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小型水库加固后,彻底根除了病险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并完善了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目前济宁基本形成了以水库、重点堤防、控制性水闸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小型水库在除险加固后的历次抗御洪水中,均发挥了显著的防洪效益。提升了调蓄水资源能力。除险加固后,小型水库在洪水资源化利用、应对干旱缺水、保障农田灌溉和城乡供水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除险加固后的小型水库,恢复了宽阔的水面,改善了周围的环境,各地以小型水库为依托,积极争创省级水利风景区,进一步带动了生态建设的发展。 (刘静 陈长华 汪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