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11月25日讯(记者 赵厚峰 通讯员 盛振凯)记者从今天下午由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政府纠风办公室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济宁市2010年度“万名代表评机关”“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即将全面展开。
据了解,本次评议将着重从履行职责情况、优化环境情况、为民服务情况、党建工作情况和廉洁勤政情况五个方面进行。评议对象为参加年度综合考核的市直部门单位、参加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部门和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行业单位共163个,按照职能性质相近、以主要职能为主的原则,被评议部门和单位共分党群部门和政府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单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部门单位和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单位四个类别。参加评议的代表共10000名,分别由市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纪检监察员、行风监督员和各类企业代表、机关干部、市民代表、离退休人员代表、个体业主代表、市群众监督评议团群众代表、新闻媒体代表共10多个层面的人员组成。今年的“双评”活动与往年相比评议重点更加突出,被评议对象与群众生产生活更加密切,参评的代表更加广泛。X1
全市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
本报济宁讯 (记者 孙燕)2008年省政府启动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连续三年把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列为为民所办“十件实事”。截至11月13日,纳入国家和省2008-2010年除险加固规划的共计19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竣工验收,如期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 “安全、优质、提前、全面”目标。
加强领导,落实工程建管责任。市政府与县(市)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县(市)实行了县、乡党政领导包保责任制,市、县两级启动政府督查机制,实行了严格的跟踪问责问效,对每座水库都逐一落实了相关责任人。县(市)水利局实行了领导班子成员、技术人员包乡镇、包工程责任制,做到关口前移,源头控制。
严密组织,加快施工进度。为确保每年主汛前完成主体工程的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实行了项目捆绑招标、资金捆绑使用、建设捆绑监理的三“捆绑”建管机制,市、县(市)水利局统一组织调度,督促施工企业及时进场施工,通过细化目标,优化方案,节点控制,考核奖惩等措施,有力促进了工程进度。针对我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相对集中,资金配套压力大,市政府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足额落实补助资金,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有关县市通过贷款、社会融资,投劳折资等有效弥补了资金缺口。
健全保障,促进水库良性运行。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济宁市小型水库管理办法》,印发了《关于落实小型水库管护经费的通知》,明确了小型水库管护机构、人员和经费。在加固水库的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了管护房,安装了水雨情自动观测等设施。同时积极探索小型水库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正确处理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之间的关系;适当分离小型水库的公益属性和商品属性,坚持以公益属性为主,不断促进管理规范化,确保小型水库“建得成、管得好、保安全、长受益”。
经过三年的持续建设,我市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初步实现了“加固一座水库、确保一方平安、供给一方水源、灌溉一方农田、改善一方环境、发展一方经济”的目标,取得明显的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