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数字济宁促进测绘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数字中国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明确批示要求“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积极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面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此,国家测绘局把构建数字中国作为测绘工作的重要任务予以部署,从立法、规划、政策与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入手,以建设数字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实施数字中国建设。目前,全国112个城市(区)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重庆、长沙、太原、北京西城等已建成运行。2011年是地级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的推广年,要求“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全国地级市数字城市建设任务,形成互联互通的数字城市网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以及市民生活提供可靠、实用、及时的地理信息服务,逐步实现全国“一张图、一个网、一个平台”。
数字城市作为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先建设任务,数字城市建设是转变基础测绘服务方式、提升基础测绘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首先,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是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的迫切需要。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发展最快、信息最丰富的区域,城镇规划、市政建设、社会服务、人口管理、应急处置、维护稳定等各项任务,对测绘保障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和旺盛。建设数字城市,对于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避免重复建设,推进城市信息化进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其次,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是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的客观要求。在数字城市提供的地理空间载体上叠加其他信息,就可以实现对经济、社会和人文信息的空间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使城市管理空间化、动态化、可视化,实现对每个地方、每个时段的准确覆盖,做到由部件管理到事件管理、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由多头管理到统一管理的切实转变。第三,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是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数字城市建成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为面向广大市民、公众企业的服务提供了新的途径。社会公众通过浏览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网,就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方便查找衣、食、住、行等信息。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市数字城市建设稳步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年开展的基础测绘项目和土地二次调查,获取了大量的基础测绘成果资料。一是建设了覆盖全市1.1万平方公里的C级GPS大地测量控制网和三等水准网、D级GPS大地测量控制网和四等水准网,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测绘基准,基本满足了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矿政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各行各业对测绘基准的需求,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完成了城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建库工作,全市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覆盖范围达到800平方公里,图幅约14000幅,覆盖城市规划区及85个建制镇(乡),并且全部按照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建立了数据库;三是通过数字国土建设先后完成了济宁市1:32000航空摄影,制作了1:10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地形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了1:50000比例尺正射影像图(DOM),建立1:10000、1:50000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库。目前,我市拥有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为下步数字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借鉴我国数字城市建设成功范例,我市数字城市建设步伐亟待加快。一方面,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数字城市建设的认识。立足济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科学发展新阶段,公共安全、应急联动、智能交通、城市管理、防灾减灾等对地理空间信息的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实际,从政府到规划、应急、建设、房产、国土等部门形成共识,实现精细化表达。另一方面,加强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参照先进地市的成功做法,我市可成立高规格的数字城市建设组织机构,形成分管市长挂帅督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并制定高标准的政策规定,就平台推广、运行、维护等方面出台专门文件。同时,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积极申请列入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城市,争取相关优惠政策规定,充分利用上级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持,有力促进我市数字城市建设。
(济宁市国土资源局 樊省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