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济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由于全市已经连续89天几乎滴雨未下,并且气温偏高,土壤失墒严重,旱情发展比较迅速。目前市防指已经紧急发布了干旱II级预警,要求各部门大力抗旱,确保在田作物安全过冬。
记者了解到,济宁自9月10日以来,平均降水仅4.5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95%,截至7日已连续89天无有效降雨,是自1958年以来同时段降雨最少的年份,加之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偏高,目前全市大部县市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据统计,全市作物受旱面积达230多万亩,约占种植总面积的31.3%,其中重旱81万亩;东部的泗水县、邹城市、曲阜市,西部的嘉祥县和北部的汶上县、梁山县部分区域受旱严重。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为防止旱情加深蔓延,确保在田作物安全过冬,日前市防指发布了Ⅱ级干旱预警,并于7日召开抗旱工作调度会议,进一步安排部署抗旱工作。要求在搞好水利工程管护、水源调度的同时,结合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搞水源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节能节水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用水效率。同时根据旱情的发展趋势,在资金投入、水源工程建设,引黄引湖应急调水费用和抗旱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安排。
据悉,目前全市共投入抗旱人员16.2万人,动用机电井1.92万眼,投入抗旱设备5.1万台套,投入抗旱资金3100余万元,抗旱灌溉面积达420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79.2%。
延伸:
1958年以来同时段降雨最少年份
济宁气象局的朱桂林副局长告诉记者,1958年济宁气象台成立,今年可以说是济宁气象台建台以来同时段降雨最少的年份。今年10月份的平均降水量为1.3毫米,历年10月份的平均降水量为41.2毫米;今年11月份的平均降水量为0毫米,历年11月份的平均降水量为17毫米;12月1日到现在的平均降水量还是0毫米,历年12月份的平均降水量为9.7毫米。2002年曾经出现过百年一遇的大旱,影响到京杭运河断航,不过那一年同时期的降水量还是比今年的要多,济宁气象台建台以来发布过的最高级别干旱预警,基本上就是Ⅱ级干旱。
抗旱浇地 全市累计浇水810万亩
根据济宁市农委最新农情调度,济宁市小麦受旱面积158万亩,已浇水面积290万亩,累积浇水面积达到810万亩,其中困难灌溉面积80万亩,主要集中在泗水、邹城等地。
进入9月份以来,济宁市无有效降雨,秋冬种作物不同程度出现旱象,特别是播后至今未浇水的地块和丘陵坡地麦田,旱情尤为严重。据近期农情调度,全市冬小麦受旱面积一度达到490万亩,约占全市种植面积的87%。
针对旱情发展,全市各级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抗旱保苗作为麦田管理的工作重点。根据济宁市委最新农情调度,全市累计浇水面积达到810万亩。济宁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小麦生产属于有旱情无旱灾,通过普浇越冬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对山区丘陵坡地镇压提墒,减轻干旱危害。
城区供水 水泵运行未现抽空现象
虽然济宁干旱情况与日俱增,但城区的供水暂时还没有受到影响。7日,记者从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了解到,各水厂水泵运行状态正常,没有发生抽空或不上水情况。
济宁中山公用水务制水分公司赵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水厂每天总出水量依然在正常的12万立方左右。“由于今年夏天充足的降水量,
虽干旱了较长时间,城区的地下水位没有对供水工作造成影响。”赵经理称,济宁的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但饮用水却很缺乏,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已从城区北部的李营镇打井取水,这也是该公司水井第一次离开主城区,此举可进一步保证水源的充足。
另外,济宁市民家中自来水均为地下水,公司也有采用地表水的战略意向,但目前尚未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