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暴风雨雪纷至沓来 极端天气“搅动”全球

时间:2010-12-17 15:31来源:新华国际 www.yunhepan.com

  近来,欧洲多个国家遭遇强降雪和低温天气。连日强降雪导致欧洲北部、中部和东部多国陷入严寒。

  波兰11月30日晚遭遇寒流,气温骤降至零下20摄氏度左右。东部城市比亚韦斯托克当晚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6摄氏度。瑞典中部城市小海达尔2日夜间最低气温低至零下29.6摄氏度......

  继欧洲多国连降暴雪之后,极端天气又在美国和中东等地区出现,给各国交通系统造成很大混乱。

  今冬欧洲这么冷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这是否就是传说中欧洲的“千年极寒”天气呢?来自欧洲权威机构的多位专家给出了解释。

  

 

  大半个英国遭“雪封”,公共汽车不好等。

  

 

  最厚达40厘米的积雪曾一度使苏格兰交通陷入瘫痪。

  英国刚刚挺过了自1985年以来最冷的11月份,又不得不在极有可能是百年来最冷的12月份中继续颤抖。如果说去年的强寒流创造了北半球30年来最寒冷的冬天,那么今年早已封冻大半个英国的暴风雪带来的恐怕将是“世纪严寒”。

  军队待命救援

  12月8日晚,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对下院讲话时表示,军队已经处于待命状态,政府将根据天气情况的变化随时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我们将随时准备尽可能提供帮助,我可以保证任何困难都会得到解决。”

  卡梅伦同时呼吁居民们相互帮助。“在这种时刻,我们要做好邻居,我们可以为对方做很多事情,并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在受灾最严重的苏格兰地区,军队已经加入到清理积雪和紧急救援等工作中。

  

 

  12月8日,在法国巴黎,车辆拥堵严重。法国首都巴黎及其周边地区8日再度出现强降雪,给这一地区的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带来严重影响。新华社/法新

  法国近日连降大雪,数以十万计的民众冰雪之夜受困半路,怨声载道,纷纷质疑政府的应急机制和能力。法国朝野为之隔空“开战”,总统萨科齐出访途中不得不出来赔不是。

  本月8日,法国北部再次普降大雪。当夜公路上被困的法国人以数十万计。他们怨声载道,看不到扫雪人,也无撒盐车。和上周一样,法国公众再次高声对政府的应急机制与能力提出质疑。

  当天,3年前曾代表社会党与萨科齐角逐法国总统,并仍有意参选下届总统的“法国玫瑰”罗雅尔不失时机地炮轰政府,批评政府“惯性、冷漠以及无能”,要求法国总理菲永公开道歉。

  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法国总理菲永于9日在谈到巴黎大雪造成的困局时,认为气象局预报低估了降雪量,导致积雪处理困难重重。8日下午,准备前往莫斯科访问的菲永本人也因大雪而推迟出发达3个小时之久。

  法国气象局对总理的说法进行了辩驳,认为他们已尽到预报责任。而法国在野党则认为菲永是在“推诿责任”。

  法国媒体在一篇题为《大雪封路,国家政策遭质疑》的文章中说,问题主要出在法国国家权力下放后全国缺乏统一公路管理方案,而法国政府近年来对铁路的偏重也导致了对公路运输管理的忽视。

  法国的华文媒体也对此发出了声音,称前两年,同样因为下雪,15000名驾车人被困公路两夜。今年“旧疾复发”,可以肯定,明后天如果还有大雪,政府还会重蹈覆辙。法国是一个拥有500万公务员、以公共服务健全而自诩的国度。面对雪花飘飘,为何每每留下被困者夜以继日的求救呼声在冰天雪地中回响?一个国家在突发事件来临之际,既无应急能力,事后也无人被究责。

  

 

  汽车在这个雪人面前显得好小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13日报道,如果你想知道今年欧洲的暴风雪有多么壮观,看看近日出现在波兰的一个高31英尺(约9.4米)的巨型雪人就知道啦。它的红鼻头是用交通锥标作的,整个身体的高度与周围的两层建筑齐平。

  创造者相信他们的杰作很可能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雪人。不过,当新一轮寒潮11日晚以每小时降雪2英寸(约5厘米)的力度侵袭美国之后,更多的孩子们放假在家,这个纪录恐怕坚持不了太久了。

  

 

  12月12日,在黎巴嫩东部的卜汉敦镇,一个圣诞老人装饰物上满是白雪。强降雨、降雪、冰雹、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当天齐袭地中海东部几国,致使船只沉没,房屋倒塌,港口和道路关闭,至少4人死亡。 新华社/路透

  

 

  12月12日,在黎巴嫩南部港口城市西顿,大风掀起巨大的海浪。强降雨、降雪、冰雹、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当天齐袭地中海东部几国,致使船只沉没,房屋倒塌,港口和道路关闭,至少4人死亡。 新华社/路透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强风、大雨、暴雪、沙尘暴、冰雹和巨浪上周末重创中东地区,从以色列、黎巴嫩到埃及的港口纷纷关闭,苏伊士运河交通大乱,许多国家传出灾情,仅埃及就有两栋建筑倒塌,31人丧生,预计死亡人数可能将持续攀升。

  报道称,中东地区最近出现极端异常气候。过去几周饱受高温干旱之苦的黎巴嫩和以色列发生几十起森林大火。

  但就在各国祈求天降甘霖之际,上周末天气骤变,气温剧降,沿海暴雨成灾,有些地区还下起冰雹,引发严重灾害。除了公路和港口关闭,开罗、贝鲁特等地的机场航班也被迫取消。

  时速高达100公里的强风在埃及沿海掀起10米高巨浪,亚历山大等港口自11日起关闭,该市一座6层楼的纺织厂在大雨中倒塌,至少10人丧生,9人受伤,救援人员仍在瓦砾中搜寻12名受困者的下落。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坦塔市,一栋5层楼的住宅倒塌,导致1名儿童丧生,9人受伤。

  约旦也因强沙尘暴关闭了连结伊拉克的主要沙漠公路;由于能见度过低,首都安曼附近发生10辆汽车追尾的连环车祸,至少16人受伤。

  黎巴嫩各地则降下暴雨和冰雹,山区出现今年第一场风雪,让许多乘客受困。一名妇女因汽车被路边倒下的大树砸中而不幸丧生。

  此外,以色列的狂风大浪摧毁了保护西泽利亚港的防波堤,让这座罗马时代的古迹面临大浪冲击。一艘货轮在以色列阿什杜德港外海15公里处沉没,幸运的是11名乌克兰籍船员被过路船只救起。

  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则是大雪纷飞,学校已提前放学。但大雪对已干旱4年的叙利亚算是好消息,连年干旱已影响叙利亚130万人生计。

  

 

  12月13日,一名当地居民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梅迪纳清理停车场里的积雪。今年入冬以来最大的暴风雪12日凌晨起袭击了美国部分地区,现已造成芝加哥地区的机场有1000多个航班被取消,并压塌了一座明尼苏达州的橄榄球场顶棚。新华社/路透

  

 

  12月13日,一名当地居民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梅迪纳清理自家门前的积雪。今年入冬以来最大的暴风雪12日凌晨起袭击了美国部分地区,现已造成芝加哥地区的机场有1000多个航班被取消,并压塌了一座明尼苏达州的橄榄球场顶棚。新华社/路透

  新华网芝加哥12月12日电(记者 张保平)今年入冬以来最大的暴风雪12日凌晨起袭击了美国芝加哥地区。芝加哥航空局说,因能见度偏低,芝加哥地区的机场有1000多个航班被取消。

  芝加哥航空局说,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有900个航班被取消。芝加哥中途机场有250个航班被取消。未来可能有更多的航班被取消。

  芝加哥航空局提醒乘客,应及时上网查看航班信息。

  当地电视台气象员说,这是今年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风雪。超过每小时50英里的大风伴随的大雪导致能见度降低,大雪将持续到13日。

  

 

  美国明尼苏达州维京人队体育场的圆型屋顶因大雪坍塌

  

 

  12日,美国中西部地区出现了暴风雪天气,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这是今年入冬以来,美国中西部地区遭遇的最大一场暴风雪。恶劣天气导致多个州的高速公路关闭,大批航班被取消。在明尼苏达州,大雪更是把一座橄榄球场的顶棚压塌。 (鹏致)

  据报道,明尼苏达州局部地区的积雪达到了近2英尺(约合61厘米)高。美国国家气象局气象学家詹姆斯·麦夸特说,降雪从10日夜间开始,11日晚间停止。该州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全城的平均降雪厚度达到43.4厘米。

  5年来最大一次降雪

  按麦夸特的说法,这是当地 5年来最大一次降雪。

  住在明尼阿波利斯的阿姆里塔·慕克吉说:“看起来非常可怕。真糟糕。从早上开始就在下大雪,风也很大。而且隔一段时间情况就更加糟糕。”

  被大雪压塌顶棚的橄榄球场(上图)位于明尼阿波利斯市,可容纳观众6.4万人,是美国橄榄球职业强队明尼苏达维京人队的主场。这个球场装有聚四氟乙烯充气顶棚。安装在球场内部的监控摄像机正好拍下顶棚坍塌的全过程。从美国电视媒体播出的录像可以看到,顶棚先是被大雪压得往下凹陷,最后被撕裂出一个大口,大量的雪片从屋顶倾撒在了绿色的赛场上。

  此次的顶棚坍塌事件并未导致人员伤亡,但是却打乱了美国橄榄球职业联赛的赛程安排。维京人队与纽约巨人队的比赛因为暴风雪而被迫从12日推迟到了13日进行,原因是巨人队球员因天气原因无法及时赶到明尼阿波利斯。可是由于橄榄球场顶棚的坍塌,两队的比赛被迫再次改期,辗转到了底特律的福特球场进行。出事橄榄球场的有关人员正在抢修,力争在12月20日即维京人队与芝加哥小熊队的比赛前将顶棚修复。

  

 

  12月8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伍德斯托克附近的401公路,工作人员在处理一起15车连环相撞事故。新华社照片,美联

  在加拿大空军的全力救援下,受困暴风雪中三百余人大都获救。

  加拿大联邦政府15日说,加拿大空军2架CH-146格里芬搜救直升机彻夜运送受困者,1架CH-130大力神运输机全天候提供空中支援和天气评估, 另外3驾格里芬直升机待命协助。

  加拿大国防部部长彼得·麦凯说:“加拿大人尽可以放心,军队和联邦政府会在危难时刻解救他们。”

  15日出版的《星岛日报》也报道说,警方沿着荒凉的高速公路救出237人,但相信有更多人是由热心的农民和驾驶雪地机动车的人士带到家中,或接待中心又或货车停车场安顿下来。

  据悉,共有360辆汽车被困在风速达70公里,积雪有两米深的一段公路上。警方说,许多被困者彼此照应,组合起来坐车,以节省汽油。

  29岁货车司机佐敦说,他驾着满载汽车零件的货车,沿着与高速公路并行的伦敦路前行,准备将货交到美国密歇根州,发觉雪暴加强风正朝他所在方向吹袭,视野不清,情况危险,不得不将车停下。最终幸得附近一名好心屋主让他到屋内休息和享用热食。

  据知,由于道路关闭,汽车零件运送受阻,福特和通用公司要暂停4间装配厂的运作,最终有数以千计汽车无法生产,逾万名工人没法如常工作。 通用奥沙华车厂早班工人提早回家夜班则取消。 寒潮“笼罩”我国大部地区

  

 

  零下45摄氏度! 12月12日,根河市的孩子们在严寒中玩耍。当日,内蒙古根河市最低气温下降到零下45摄氏度。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顶风冒雪保电力

  12月15日,安徽省宁国市汪溪乡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大雪中检查线路,排除隐患。当日,安徽迎来今年入冬以来第一场雪。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省宁国市迅速启动寒潮雨雪天气应急黄色预警,积极动员相关部门全面做好冰雪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确保电力等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进行。新华社稿(李晓红 摄)

  

 

  12月12日,在瑞士格劳宾登州小城圣莫里茨一家滑雪场,游客乘坐缆车前往山顶滑雪。被森林、湖泊、阿尔卑斯群峰环绕的圣莫里茨是一处气候宜人的高山旅游胜地,也因成功举办了1928、1948两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历年世界级滑雪大赛而闻名于世。平均每年322天的晴朗好天气、优异的雪质、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滑道使得圣莫里茨成为高山滑雪的“麦加圣地”。高山滑雪、冰壶、雪地赛马及马球等150多种冬季活动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圣莫里茨度过自己热气腾腾的银色假期。新华社记者于洋摄

  

 

  暴风雪袭击美国芝加哥地区1000多个航班被取消

  12月12日,一对情侣在美国芝加哥的密歇根湖畔踏雪。 今年入冬以来最大的暴风雪12日凌晨起袭击了美国芝加哥地区。芝加哥航空局说,因能见度偏低,芝加哥地区的机场有1000多个航班被取消。 新华社发(蒋新彤摄)

  

 

  12月12日,在美国芝加哥街头,一个小女孩坐在滑雪板上由大人拉着前行。今年入冬以来最大的暴风雪12日凌晨起袭击了美国芝加哥地区。芝加哥航空局说,因能见度偏低,芝加哥地区的机场有1000多个航班被取消。 新华社发(蒋新彤摄)

  

 

  12月11日,在瑞士格劳宾登州小城圣莫里茨一家滑雪场,一名儿童在雪中玩耍。被森林、湖泊、阿尔卑斯群峰环绕的圣莫里茨是一处气候宜人的高山旅游胜地,也因成功举办了1928、1948两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历年世界级滑雪大赛而闻名于世。平均每年322天的晴朗好天气、优异的雪质、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滑道使得圣莫里茨成为高山滑雪的“麦加圣地”。高山滑雪、冰壶、雪地赛马及马球等150多种冬季活动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圣莫里茨度过自己热气腾腾的银色假期。新华社记者于洋摄

  

 

  12月11日,在瑞士格劳宾登州小城圣莫里茨一家滑雪场,工作人员一边滑雪一边为自己摄像。被森林、湖泊、阿尔卑斯群峰环绕的圣莫里茨是一处气候宜人的高山旅游胜地,也因成功举办了1928、1948两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历年世界级滑雪大赛而闻名于世。平均每年322天的晴朗好天气、优异的雪质、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滑道使得圣莫里茨成为高山滑雪的“麦加圣地”。高山滑雪、冰壶、雪地赛马及马球等150多种冬季活动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圣莫里茨度过自己热气腾腾的银色假期。新华社记者于洋摄

  

 

  12月11日,在烟台市红旗中路,在风雪中站立的女孩将自己“全副武装”。当日清晨,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山东烟台市下了入冬以来第一场有效降雪,对缓解烟台局部旱情和抑制扬尘天气起到一定作用。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12月11日,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米耶加河畔,一只鸟儿站在雪中鸣叫。包括波黑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近日来遭遇大雪。 新华社/路透

  

 

  12月11日,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一名男子在雪后的米耶加河畔遛狗。包括波黑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近日来遭遇大雪。 新华社/路透

  

 

  12月11日,一名游客在青海湖畔留影。冬日时分,雪域神湖——青海湖湖水湛蓝、湖畔牛羊遍布,景色美不胜收。 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12月13日,雪花飘落在济南街头的树叶上。当日,山东省济南市降下今年入冬以来第一场雪,对当地的旱情起到一定缓解作用。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近来,欧洲多个国家遭遇强降雪和低温天气。今冬欧洲这么冷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这是否就是传说中欧洲的“千年极寒”天气呢?来自欧洲权威机构的多位专家给出了解释。

  英国气象局首席气象学家尤恩·麦卡勒姆认为,目前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的寒潮是因为大西洋上空的气压比通常偏高,阻止了较温暖的西风进入英国和欧洲大陆上空,来自北极的冷空气得以长驱直入。去年冬天,也是大西洋上的高气压导致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寒潮。

  法国气象台专家弗雷德里克·纳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是来自格陵兰岛的极地反气旋一路南下,将冷空气带到了欧洲西部和北部,导致这些地区大规模降温。

  另外,从长期来看,北极气候环境可能成为影响欧洲冬季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最新气候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北冰洋表面冰层消失可能导致未来欧洲以及亚洲北部更频繁出现异常寒冷的冬天。

  至于所谓欧洲“千年极寒”,法国气象台的纳坦认为,此次欧洲多国大规模雨雪和降温天气与往年相比较为罕见,但并不算异常现象。一般来讲,每隔5年到10年,就会出现一个比较寒冷的冬天,今年的特殊之处在于降雪的强度和范围较大。他说,虽然欧洲部分地区大幅降温,但现在就断言今冬将出现极寒天气还为时尚早。

  俄罗斯水利气象中心主任罗曼·维尔凡德认为,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普遍的暖冬天气相比,今年冬天无疑要冷得多。尽管如此,如果与去年冬天相比,今年冬天估计要暖和一些。

  世界气象组织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有报道称欧洲将面临千年一遇的寒冬,这种说法是一种臆测,没有权威的和确切的科学依据。目前,所有长期预报都没有显示欧洲的这个冬天将格外寒冷。”

  每次遇到大面积寒潮,都会使人们对“全球变暖”产生诸多质疑。对此纳坦强调,从全球范围来看,气候变暖的趋势没有改变。比如,在欧洲北部和西部经历寒冬的同时,希腊等欧洲南部国家的人们却在体验一个异常温暖的冬天。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我国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强度不断增加,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大大加重。特别是今年7月以来,随着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我国天气气候更加复杂多变。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国未来气温、降水等要素的变化幅度将加大,冬季出现强寒潮暴雪等天气的可能性增加。不仅如此,更有消息称,今年北半球可能面临“千年一遇”的极端低温。为此,半月谈记者专访权威气候专家,请他们讲解一下今冬我国天气变化的可能趋势及其形成原因。(《半月谈》2010年第23期)

  

 

  中国南方多地迎来入冬后第一轮降雪。图为15日早晨,一名女子推车在雪中艰难行走。

  何谓 “拉尼娜”现象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名词。去年冬天,我国大部地区出现的低温严寒就是“拉尼娜”现象的显著表现。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介绍,一般情况下,出现海温偏冷之后,可以定义为“拉尼娜”状态,但只有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 并连续出现6个月之后,才可以定义说进入了一次“拉尼娜”事件。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表明,今年5月“厄尔尼诺”事件结束后,赤道中、东太平洋迅速向冷状态发展。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开始呈现“拉尼娜”状态,从目前的发展状态看,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较大。

  王永光表示,近60年来,一共发生了10余次“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事件之后,其维持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拉尼娜”事件甚至可以维持3年之久。不过,在与过去10余次“拉尼娜”事件相比,今年的“拉尼娜”发展速度相当快。

  

 

  森林大火烟雾笼罩下的莫斯科

  全球变暖气候“乱象”

  阿斯拉尔说,一百多年来,人类活动导致地球不断升温,致使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都比一个世纪前升高1摄氏度。海洋温度升高,更多水汽蒸发到大气中,而大气温度升高,就会容纳更多水蒸气。如果空气保持正常流通,广大地区平均分布降雨量增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是一旦发生阻塞,陡增的降雨落在一地,另一地就会出现高温干旱。这就是极端天气现象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对于俄罗斯持续多日的酷热现象,世界气象组织主席亚历山大·别德里茨基认为,俄今夏的异常天气可能是全球变暖的一个“鲜活”例子。他说:“尽管目前还无法通过统计数据准确分析全球变暖过程如何影响异常天气出现的频率,但这其中有某种关联。虽然现在的手段还不能预测明年是否会重现今年的高温天气,但可以肯定的是,类似的高温天气将会更加频繁。”

  应对极端必须常态

  俄罗斯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山大·金兹堡指出,在未来5年至10年,天气异常现象将会增加。“因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目前大气环流总体失衡,处于重新调整的过程中,因此必须准备应对新的极端天气灾害”。 (来源:新华国际)

相关阅读
  • 法航撤侨专机在刚果遭枪击 知情人士:开枪者或喝醉了
  •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 美欧投行一整年的利润可能要没了
  • 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出院 英国的“至暗时刻”过去了吗
  • 2次检测被拒后 美加州一警探死于新冠肺炎
  • 纽约房地产大亨患新冠肺炎去世 系特朗普好友
  • 韩媒:韩国前总理郑元植病逝 享年91岁
  • 德法边境因疫情出现仇视法国人现象 德外长谴责
  • 日本首次出现国会议员秘书确诊

    • 上一篇:德父亲不满女儿男友比自己还老 带人将其阉割
      下一篇:韩国乐园展出身着韩服的兔子迎接兔年到来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