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山东省济宁市统计局获悉,2010年,全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投资结构,强化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产业项目转型升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建设亮点明显增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
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增幅相对平稳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快速膨胀,完成投资1410.2亿元,居全省第5位,比去年同期提升3位,同比增长22.3%(省局核定增幅)。
据了解,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083.7亿元,同比增长23.7%;农村投资完成326.3亿元,同比增长18.6%。从投资增幅看,月度增幅最大波动为1.9个百分点,月度幅度相对平稳,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全市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强劲的内生动力。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年来,全市把投资结构调整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突出重点投资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产业投资结构、投资增长方式及经济结构不断改善。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45.6亿元、766.4亿元和598.2亿元,第三产业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占全市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比较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结构逐步协调。
同时,2010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435.5亿元,同比增长28.2%,超过全部工业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59.0%,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138.0亿元,同比增长40.2%,超过工业投资增速14.0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18.7%,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技改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竞争力。
另外,2010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153.5亿元,同比增长29.7%,超过国有投资增速13.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81.8%,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增强,促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项目带动战略效果显著大批项目建成投产使用
2010年,全市继续强化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大重点行业尤其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使用,项目建设亮点明显增多。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投资环境明显改善。2010年,全市加大电力、运输邮电、市政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共完成投资187.9亿元,同比增长31.5%,占全部投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升级改造的太白楼路和运河路畅通通车,全长1150米。运河路高架桥也已全桥贯通。规划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的济宁医学院新教学区已竣工并使用。随着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的建成使用,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四大千亿级产业投资进一步壮大,产业转型升级加快。2010年,全市煤化工、食品制造、能源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四大产业完成投资463.6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2.8%,同比增长19.1%。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2010年,全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持续高位增长,完成投资134.6亿元,同比增长63.4%,比去年同期增幅高43.3个百分点,增势强劲。2010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为335.4万平方米和10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8%和39.1%,市场需求较为旺盛。一大批档次高、环境好的房地产项目建设顺利,计划投资6.1亿元的兴唐国翠城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达5.2亿元,计划总投资12亿元的王母阁回迁片区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0.1亿元,本年完成投资4.6亿元,房屋施工面积达41.6万平方米。随着一大批功能齐备、配套完善及环境优雅的房地产项目建成使用,全市城镇居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在建投资规模扩大亿元以上项目个数明显增多
2010年,全市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858.6亿元,同比增长51.0%,项目平均规模为0.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27亿元。亿元以上施工项目555个,比2009年增加209个,5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比2009年增加49个,10亿元以上项目41个,比2009年增加24个,2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比2009年增加6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99个,比2009年增加94个。
投资资金渠道多元化
自筹资金占居主体
2010年,全市投资项目的资金到位情况良好,到位资金1415.9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3.9%,国内贷款占5.9%,利用外资占2.1%,自筹资金占70.7%,自筹资金占居主体地位。 (刘敦亚 赵伟 吴鲁宁 )
相关阅读